

1.
動詞
回,歸。
1.
還;回歸。
1.出自《莊子·逍遙游》大而無當,往而不返。
2.出自《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3.出自《隨想錄·人民友誼的事業》這是我們在法國的最后一個夜晚,明天大清早,我們就要搭班機返國了。
2.
歸還。
1.出自《搜神記》俟汝至石頭城,返汝簪。
2.出自《東周列國志》國佐答曰:“佐愿言於寡君,返魯衛之侵地如何?”
3.出自《聊齋志異·喬女》宰按之,果真,窮治諸無賴,盡返所取。
3.
更換。
1.出自《呂氏春秋·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執干而舞。
4.
猶反。違背;違反。
1.出自《論衡·案書》言多怪,頗與孔子“不語怪力”相違返也。
2.出自《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為人爭不審思量,豈合將心返父娘。
3.出自《劉知遠諸宮調·知遠投三娘與洪義廝打》群妖返帝,遭逢護法天神;眾怪魔佛,偶遇那咤太子。
5.
猶反。反而。
1.出自《北齊書·清河王勱傳》王,國家姻婭,須同疾惡,返為此言,豈所望乎?
2.出自《豫讓吞炭》我勸諫主公,不惟不信,又將我言語對二子說,返被韓魏同謀,里應外合。
3.出自《五雜組·物部三》與其服草木之實,縱無益而無害也,不猶愈於煉紅鉛,服金石,毒發而莫之救,求長生而返速斃乎?
6.
量詞。指折回一次。
1.出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此翁極諳西路,來去伊吾三十余返,故共俱來,望有平章耳。
聚集;簇聚許多學生攢聚在校門口。
聚集;簇聚許多學生攢聚在校門口。
1.亦作"攅柯"。
2.叢生的枝條。
1.攢典攔頭的并稱。
1.簇集豎立。
1.聚斂。
1.亦作"攢殮"。
2.聚集安葬。
1.簇聚成列。
1.重疊的山巒。
1.聚集。
1.聚集排列。
1.幫工干活。
1.皺起眉頭。不快或痛苦的神態。
1.古代覆于棺槨上的連綴成屋頂狀的排木。
2.指支撐屋柱的木構件。
3.叢生的樹木。
1.統計,總括地核計。
1.圍攻毆打。
1.即攢盒。
1.皺著眉頭。
1.堆砌。
1.積蓄錢財。
1.聚集成群。
1.眾多的或聚集在一起的兵刃。
2.引申指危急之境。
1.每朵成三片的雪花。
1.見"攢三聚五"。
1.亦作"攢三集五"。謂三五成堆或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2.古代畫竹葉的一種方法。謂三五片竹葉成組。
1.摶弄泥沙。泛指嬉戲。
1.密集射擊。
1.隱身。
1.叢生。
1.鼓詞﹑彈詞及時調中常以"三﹑三﹑四"十字句組成唱詞﹐稱為"攢十字"。
1.圍觀。
1.暫時停放靈柩之所。
1.形容人眾匯集。
1.古代傳說中的東方地名。
1.見"攢算"。
1.亦作"攢筭"。
2.算帳;計算。
1.暫時安葬之所。
1.馬急馳貌。因前后蹄緊接﹐狀如相聚﹐故云。
2.謂四蹄并攏或將人的四肢捆攏。
1.叢立天際。
1.簇聚挺立。
1.猶言萬頭攢動。
1.古代停殯禮儀的一種。聚木于棺的四周,以泥涂之,謂之"攢涂"。語本《禮記·喪服大記》"君殯用輴,攢至于上,畢涂屋。"陳澔集說"攢,猶叢也;叢木于輴之四面,至于棺上。畢,盡也;以泥盡涂之。"
1.見"攢抏"。
1.謂毛刺簇聚猶如刺猬。
1.草木叢生貌。
1.荒草叢生。
1.古代漆繪雕刻工藝名。用朱黃黑三色髹漆﹐雕刻人物景致﹐鉆其空隙處﹐使層見疊出。攢﹐通"鉆"。
1.歸總謄錄。
1.聚集心頭。
1.即攢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