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蛀蝕器物的蟲子。
2.
動詞
蛀蝕;蛀爛。
1.
亦作“螙”。亦作“蠧”。
2.
蛀蟲。
1.出自《荀子·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2.出自《便宜十六策·治軍》故含血之蠹,必有爪牙之用。
3.出自《湘弦怨》詩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誣。
4.出自《繡襦記·追奠亡辰》塵幾,筆網蛛絲,書從蠹走,牙簽帙亂離披。
3.
比喻禍國害民的人或事。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國之蠹也。
2.出自《陳書·宣帝紀》靖懷眾弊,宜事改張,弗弘王道,安振民蠹?
3.出自《新唐書·盧懷慎傳》夫冒于寵賂,侮于鰥寡,為政之蠹也。
4.出自《廿二史札記》以唐明宗之留心吏治,懲貪獎廉,吏有犯贓,輒置之死,曰:“貪吏者,民之蠹也。”
4.
蛀蝕。
1.出自《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則不出于四方。
2.出自《莊子·人間世》散木也……以為門戶則液榔,以為柱則蠹。
3.出自《易林·訟之蠱》桑葉螟蠹,衣弊如絡,女工不成,絲布為玉。
4.出自《宋遺民詠·鄭所南思肖》金石有銷沉,此書終不蠹。
5.
損害;敗壞。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韓亡則荊魏不能獨立,則是一舉而壞韓蠹魏。
2.出自《奏彈王源》雖埋輪之志,無屈權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3.出自《新論·薦賢》蠹才於幽岫,腐智於柴蓽者,蓋人不能自薦,未有為之舉也。
4.出自《揮麈后錄》自古為臣之奸,未有如京(蔡京)今日為甚。爰自崇寧已來,交通閽寺,通謁宮禁,蠹國用則若糞土,輕名器以市私恩。
1.佛教語。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
2.泛指意愿之力。
1.樸實誠摯。
1.樸實善良之民。
1.樸實敏悟。
1.見"愿樸"
質樸誠篤愿愨則易使|韶故名郡,士多愿愨。
1.寫明志愿的文書。
1.仰慕思念。
1.樸實恭順。
1.謂許愿的對象。指上帝﹑神仙。
1.祝愿稱道。
1.對神佛有所祈求時許下的酬謝諾言。
1.思念殷切貌。
1.情愿。
2.希望(發生某種情況)。
1.志愿,欲念。
1.謂希望得到大治。
1.謂矢適中其所射。
1.表明志愿的呈文。
1.裹頭的巾幘。
1.助詞。用于句首。
1.戴在手臂上的環形裝飾品。
1.見"約敕"。
1.措詞卑約。
1.邀約合縱。戰國時齊楚等國聯合抗秦稱合縱。
2.引申為締結盟約。
西亞國家。西南一角臨紅海的亞喀巴灣。面積962萬平方千米。人口4139萬(1995年)。首都安曼。氣候干熱,全境絕大部分為沙漠。經濟支柱為僑匯、轉口貿易和旅游。磷酸鹽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西亞重要內流河。源于黎巴嫩同敘利亞之間的山地,注入死海。長360千米。多急流險灘,富水力和灌溉之利,建有水電站。
1.鄉村。
1.粗略估計。
1.事先商定。
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認定的大家在推行簡體字的過程中,都比較熟悉約定俗成”的道理。
1.估計;衡量。
1.謂約束以法。
2.簡省法令。
3.憲法制定前,暫行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如辛亥革命后所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亦指政治集團在奪取政權過程中制定的政策或法律。如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公布的約法八章。
1.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新解放區的八項基本政策。1949年4月25日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的形式公布。主要內容為(1)保護全體人民的生命財產。(2)保護民族工商農牧業。(3)沒收官僚資本。(4)保護一切公私學校﹑醫院﹑文化教育機關﹑體育場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業。(5)除怙惡不悛的戰爭罪犯和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外,凡不持槍抵抗,不陰謀破壞的國民黨各級政權組織的一切人員,一律不加俘虜,不加逮捕,不加侮辱。(6)一切散兵游勇,均應向當地人民解放軍或人民政府投誠報到,交出武器。(7)有準備有步驟地廢除封建的土地所有權制度;逐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改善人民生活。(8)保護外國僑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后指事先訂好簡明條約,以便遵守。
1.預約稿件。
長篇小說。法國羅曼·羅蘭作于1904-1912年。出生于貧窮音樂師家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經過刻苦奮斗,成為卓越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不愿以音樂逢迎時好,獵取功名利祿,不斷地與社會上的消極勢力作不妥協的斗爭。終因與社會格格不入,備受冷遇。
英國的綽號和象征。18世紀英國作家約翰·阿布什諾特在他的小說《約翰·布爾的歷史》中創造了約翰·布爾這樣一個紳士形象,后來這個形象被視作英國人的代表。因布爾(bull)與英文中的牛”字相同,聽起來成了約翰牛。在漫畫家的筆下,約翰牛是一個頭戴高帽子,腳穿長統靴的矮胖紳士。
1.古代婦女涂黃于額以為妝飾。
2.借指美女。
1.預先約定相會。
2.相約會同。
3.預先約定的會晤。
1.訂立婚約。
1.輕裝。
1.兩頭蛇的別名。
1.竹的一種。
1.越地舊俗好巫術,"越巫"遂為巫者的代稱。
1.越地與吳地的并稱。吳越相接,史多并稱。
1.傳說為越國美女西施浣紗之處。
1.漢代彭越和陳豨的并稱。
1.離開席位。
1.超過,超越。
1.遠離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