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位詞。日出的方向。與“西”相對。
1.出自《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2.出自《漢紀·宣帝紀二》初,田延年為河東太守,召見故吏五六十人,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
3.出自《秋興》詩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4.出自《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2.
向東;東去。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秦師遂東。
2.出自《大江歌罷掉頭東》詩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3.
指使向東;使往東。
1.出自《左傳·襄公十九年》〔齊侯〕遂東大子光;使高厚傅牙,以為大子。
2.出自《戰國策·魏策一》〔蘇厲說魏王曰〕齊秦合而涇陽君有宋地,則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復東蘇秦,秦必疑齊而不聽也。
3.出自《論衡·說日》使地不高西方,則水亦不東流。
4.出自《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4.
特指東西向。與南北向相對。參見“東畝”。
1.出自《詩·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晉文公〕伐衛,東其畝,取五鹿。
5.
東家;主人。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孟沂道:“欲問夫人高門姓氏,與敝東何親?”美人道:“寒家姓平,成都舊族也……與郎君賢東乃鄉鄰姻婭。”
2.出自《兒女英雄傳》在那里,敝東回來自然有個地主之情。
3.出自《暴風驟雨》咱們一東一伙,這么些年頭,還能不照顧?
6.
指請客宴會的東道主。
1.出自《桃花扇·訪翠》[小旦]酒已備下,玉京主會,不得下樓奉陪,賤妾代東罷。
2.出自《速寫三篇·“新生”》本是應該由我來做個小小的東,然而家里沒有預備。
7.
指春天。參見“東作”。
1.出自《書·堯典》寅賓出日,平秩東作。
2.出自《贈從弟冽》詩日出布谷鳴,田家擁鋤犁。顧余乏尺土,東作誰相攜。
3.出自《御試省耕詩二十韻》西疇一以望,東作此時偕。
8.
指廁所。參見“東圊”。
1.出自《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荊公見屋傍有個坑廁,討一張手紙,走去登東。
2.出自《巧團圓·全節》[副凈]我肚里疼痛不過,又要登東去了。
9.
象聲詞。參見“東東”。
1.出自《子夜》一聲響——東!阿萱呆呆地望著那一池的皺水,心疼他那寶貝。
10.
姓。舜友有東不訾。見《漢書·古今人表》。
1.出自《謁周公廟》詩祠田還割魯,氏系獨傳東。
1.庶出的姑母。
1.驅除毒蟲。
1.各種官職。
2.百官。多指一般官員。
1.眾國。指各諸侯國。
1.猶言庶幾乎。近似,差不多。
1.眾草;群花。
1.庶類,萬類。
1.或許,也許。
1.眾姬妾;眾妃嬪。
1.各種事業。
1.明﹑清官名。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武十八年使進士觀政于諸司,練習辦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監等近衙門者,采《書》"庶常吉士"之義,俱改稱為庶吉士。永樂后專屬翰林院,選進士文學優等及善書者為之。三年后舉行考試,成績優良者分別授以編修﹑檢討等職;其余則為給事中﹑御史,或出為州縣官,謂之"散館"。明代重翰林,天順后非翰林不入閣,因而庶吉士始進之時,已群目為儲相。清沿明制,于翰林院設庶常館,掌教習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稱"庶常"。參閱清福格《聽雨叢談》卷六。參見"庶常"。
1.庶幾。或許,大概可以。
2.庶幾。近于,略同。
1.非長子而襲承王侯位。
1.指姜姓眾女。《詩.衛風.碩人》"庶姜孽孽,庶士有朼。"高亨注"庶,眾也。庶姜,齊國陪嫁和送嫁的一些姜姓女子。"后用以稱同宗眾女。
1.佛教語。猶眾世。
1.諸桀傲之人。
1.庶老。
1.猶百官。
1.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尚書大傳》卷五"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于鄉里,大夫為父師,士為少師……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余子畢出,然后皆歸。"鄭玄注"上老,父師也;庶老,少師也。"《禮記.王制》"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孔穎達疏引熊安生云"國老,謂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謂士也。"《魏書.高祖紀下》"﹝二月﹞丙午,詔畿內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師,將行養老之禮……三月丙寅,宴群臣及國老﹑庶老于華林園。"一說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與庶人之老者。
1.萬物,萬類。
1.庶民。
1.庶人和隸人。泛指操賤業者。
1.見"庶寮"。
1.亦作"庶僚"。
2.百官。
3.指一般官吏。
1.眾被戮者。
1.用以裝飾旌旗的各色羽毛。
1.眾農民。
1.庶民。萌,通"氓"。
1.眾民;平民。
1918年11月李大釗的著名演說。載于《新青年》。文章將歐戰的結束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及當時的革命浪潮聯系起來考察,指出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世界歷史已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中國應該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1.群賢。
1.父親的妾。
1.庶出之子。
1.同"庶尤"。
1.凡鳥,普通的鳥。
1.妃妾所生之子。猶樹有孽生,故稱。
1.見"庶女叫天"。
1.指春秋時齊國一民女負冤莫申,仰天呼號事。
1.猶眾物,萬物。
2.指眾多祭品。
3.眾官,百官。品,品官。
1.妾。
1.希望,祈求。
1.眾妾。
1.群臣。《書.酒誥》"庶群自酒,腥聞在上。"孔傳"紂眾群臣用酒沈荒,腥穢聞在上天。"一說為邦邑之長。
1.猶富裕。
西周時用以稱農業生產者。春秋時其地位在士之下,工商皂隸之上。秦漢后泛指無官爵的平民。
1.謂卑惡之風。語出戰國楚宋玉《風賦》"夫庶人之風,塺然起于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郁煩寃,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混濁,揚腐余。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蔑,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1.赦免眾人。意謂不究脅從。
1.指眾慎罰之事。《書.立政》"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周秉鈞易解"慎,與獄連言,蓋謂慎罰也。"一說為眾當慎之。見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卷二四。
1.眾生。
1.眾士。
2.官府小吏。
3.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