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炫耀動作敏捷。
1.亦作"蹋蹄"。亦作"蹋踶"。
2.歌舞時以足踏地為節。
1.用腳踏的翻土農具。
1.亦作"蹋頹"。
2.謂履于險地。
1.北宋皇帝觀燈的一種儀式。
1.亦作"蹋舞"。
2.以足踏地為節奏,連臂而歌舞。
1.猶蹈襲。
1.猶行步。
1.侵晨,破曉。
1.謂內心踏實。
1.亦作"蹋行"。亦作"躣行"。
2.搜查;察看。
3.踩踏,行走。
1.亦作"蹋雪"。
2.謂在雪地行走。亦指賞雪。
1.四蹄皆白的馬。
1.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或曰'相國(指鄭綮)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明程羽文《詩本事.詩思》"孟浩然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后因以"踏雪尋梅"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致。
1.以腳踏地為節拍,當宴歌舞。
1.謂實地勘察。
1.見"踏謡娘"。
2.指歌女。
1.猶踏歌。
2.弋陽﹑秦腔中男子扮演的小旦。
1.南北朝及唐代散樂。
1.即膝褲。
1.猶偷營。
1.謂用腳踩踏硬弩而發箭。
1.猶游賞。
1.亦作"蹋雨"。
2.冒雨而行。
1.謂兩人談話時相互接話。形容談興甚濃。
1.亦作"蹋圓"。
2.踏球。
1.亦作"蹋月"。
2.踏著月色。
3.月下散步。
1.亦作"蹋云"。
2.騰云,駕云。
1.實地察看災情。清薛時雨有《踏災行》,詩云"爾今速歸勤灌培﹐我今出城親勘災。"
1.亦作"蹋張"。
2.用腳踩踏弩的機括而發箭。
1.漫步。
1.亦作"蹋豬車"。
2.見"踏虎車"。
1.一種兒童游戲。把竹竿當馬騎著玩。
1.尋訪;覓求。
2.宋元時鹽官員的一種名目。由大臣訪問人材,薦請朝廷辟召。
1.放縱豁達的人。晉人特指羊曼。
2.不辨好壞的人。唐人特指常袞。
1.見"蹋鴟巾"。
1.金人頭巾名。
1.本為遼西烏桓首領名『獻帝時,丘力居死,從子蹋頓有武略,代立為王◇為曹操擊敗于柳城,斬之。見《后漢書.烏桓傳》◇亦借指異族首領。
2.猶跌倒。
1.指斜平的下坡路。
1.編集排比。
1.編集敘錄。
1.擬具名稱。
1.著述。
1.猶書齋。
1.踩踏;踐踏。引申為欺壓,傷害。
1.作踐﹑欺凌。
1.踏鞠。
1.因年老而駝背。
2.鮐背。年老壽高的人。
1.鮐背白發。形容年老高壽。
1.見"駘蕩"。
①放蕩駘蕩不羈。②使人舒暢東風駘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