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睜大眼睛。
2.
動詞
使勁睜大眼睛。
1.
觀看。參見“瞪眄”。
1.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齊首目以瞪眄,徒眿眿而狋狋。
2.
用力睜大眼睛。參見“瞪眸”、“瞪目”。
1.出自《晉書·隱逸傳·郭文》文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
2.出自《崔五六圖屏風各賦一物得烏孫佩刀》回頭瞪目時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
3.出自《八瓊室金石補正·唐豫功參軍王有銘記》傾耳瞪目,遺儀莫睹。
3.
見“瞪眄”。觀,看。
1.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齊首目以瞪眄,徒眿眿而狋狋。
4.
怒目直視。
1.出自《保唐寺燈幢贊》掌塔瞪注,持矛杰立。
2.出自《紅樓夢》寶玉又恐他們去告舌,恨的只瞪著他們。
3.出自《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
5.
眼睛發(fā)愣。參見“目瞪口呆”。
1.出自《慘霧》那些跳著玩著的小孩……直瞪著兩眼呆呆的站著。
6.
見“瞪眄”。傲視貌。
1.出自《文選·陸機〈豪土賦序〉》眾心日修,危機將發(fā),而方偃仰瞪眄,謂足以夸世。
1.太平軍的工兵營,專事掘地道攻城。建于1852年,由挖煤工人組成。
1.古代用泥土燒制的殉葬的偶人。
1.見"土偶"。
1.鄉(xiāng)土和屋宅。
2.疆土;國土。
1.指飛揚的塵土。
1.土話。
1.又稱"土卵"。
2.藤本植物黃獨的異名。
1.地域。
1.即土鱉,可入藥。
1.指土房子。因四面環(huán)以土墻,故稱。
1.猶土德。
1.以雜草﹑垃圾﹑灰土等所漚制的肥料。
1.處理死人遺體的一種方法。我國一般是把尸體裝進棺材,埋在地里。
1.在地上挖成的爐灶。
1.土法制造。
2.用泥土制造。
1.舊時統(tǒng)治者對當?shù)仄鹆x農民的蔑稱。
1.販運﹑囤積鴉片的商行。
1.地下冬眠的動物。
1.古官名。五官之一。
1.瓜的別名。
2.芋頭的別名。
1.蜘蛛的一種。
1.古代的一種粗紙。
1.土法制造。
1.土壤的性質。
1.泥娃娃。
1.四方的中心地區(qū)。
2.地下。
1.墳墓中的人,死人。
1.指墳墓。
1.蟲名。即灰蚱蜢。
1.本地的品種。
1.指腳大。
1.見"土朱"。
1.泥塑的偶像。
指世世代代居住在本地的人土著守舊者日貧。
1.見"土著"。
1.指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而在實踐中獲得專業(yè)知識和實際經驗的人。
分布于青海、甘肅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約193萬人(1990年)。用土語,有文字,通用漢文、藏文。信藏傳佛教∪酥油奶茶。精養(yǎng)良馬,騎術高超。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擂臺會、丹麻戲會、納頓”(慶豐收會)。主要從事農業(yè)。
1.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十三世紀記錄蒙古語的文獻中出現(xiàn)的首輔音h(現(xiàn)代蒙古語已經失落),在土族語中主要是f〔f〕或h〔x〕。由于詞的第一音節(jié)元音失落而形成了詞首復輔音『語借詞和藏語借詞較多。
1.土木建筑工程。
1.見"土祇"。
1.見"吐鳳"。
1.據(jù)《韓詩外傳》卷三載,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飯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據(jù)《史記.高祖本紀》載,酈食其求見劉邦,劉邦方踞床洗足。酈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見長者,于是劉邦起而謝之,延上坐◇世遂以"吐哺輟洗"為禮賢下士之典實。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旦為延攬?zhí)煜沦t士,有時甚至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謂洗發(fā)時多次挽束頭發(fā)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于迎客◇因以吐哺握發(fā)”形容為延攬人才而忙碌操心。
1.見"吐哺握髪"。
1.《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shù)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后因謂醉后過失為"吐車茵"。
1.謂說出真心話。
1.見"吐辭"。
1.亦作"吐詞"。
2.發(fā)言。亦謂寫作詩文。
1.露出青綠色。
1.同"吐肝露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