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土法制造。
2.用泥土制造。
1.案情。
1.被監禁的犯人。
1.監獄。
1.謂刑罰嚴酷。
1.舊時供祀獄神的祠廟。
1.即獄神祠。
1.決獄的官。
1.指獄訟以及市集交易。《史記.曹相國世家》"惠帝二年﹐蕭何卒……使者果召參。參去﹐屬其后相曰'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后相曰'治無大于此者乎?'參曰'不然。夫獄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獄也﹐市也﹐二事也。獄如教唆詞訟﹐資給盜賊;市如用私斗秤欺謾變易之類﹐皆奸人圖利之所﹐若窮治則事必枝蔓﹐此等無所容﹐必為亂﹐非省事之術也。"宋蘇軾《御試制科策》"伏惟制策有治當先內﹐或曰何以為京師;政在擿奸﹐或曰不可撓獄市。此皆一偏之說﹐不可以不察也。"一說為齊國大市之名﹐"獄"為"岳"字省文﹐即齊國莊岳之市。見陳直《漢書新證.蕭何曹參傳》。
1.有關刑獄之事。
1.牢房。
1.管理監獄的官。
2.管理訴訟﹑牢獄的機構。
訴訟案件緩刑罰,理獄訟。
1.猶告狀。
1.關押犯人的處所。亦泛指牢獄。
1.判決獄訟的文書。
1.指拘囚獄中的犯人。
1.猶刑罰;訟案。
1.刑獄議罪。
2.刑獄議罪的法令。
1.指獄中犯人。
1.獄曹的屬吏。
1.訟案的當事人。
2.主管監獄的人。
1.獄卒。
1.即獄卒。宋制,州郡設有軍巡院及司理院,掌理獄訟之事,所以看管囚犯的獄子也稱"獄子院家"。
獄中看管犯人的差役使錢買通獄卒。
1.果木名,即郁李。唐白居易有《惜栯李花》詩。
1.木名。
1.洗澡。
1.猶破水。
1.浸洗蠶子。古代育蠶選種的方法。
1.露天的游泳場所。
1.供洗澡用的池塘。
2.澡堂。
1.修養德性。
1.皇宮內的浴室。
1.相傳農歷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該日,佛教信徒用拌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謂"浴佛"。亦稱"灌佛"。
1.佛寺在農歷十二月八日舉行的宗教活動。
中國佛教紀念釋迦牟尼誕生的節日。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有九條龍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族地區以夏歷四月初八日為佛誕日,這一天,佛寺舉行誦經,并用各種名香浸水,灌洗釋迦太子的誕生像。
1.謂農歷四月八日釋迦誕生日。參見"浴佛"。
1.浴佛日浴洗佛像的香湯。
1.新式的大澡盆。通常是陶瓷或搪瓷的,現在也有用塑料制的。
1.洗澡用的大鐵鍋。
1.澡盆。
1.沐浴。洗發澡身。
毛巾的一個品種。以純棉紗線為原料。有紗織浴巾和線織浴巾兩類。毛圈高度和密度比面巾、枕巾高而密,吸水儲水性和保暖性優于其他毛巾。主要用于沐浴后擦身、遮體,也常用于蓋身防涼。
1.見"浴蘭湯"。
1.即端午節。
1.浴于蘭湯,即用香草水洗澡。古人認為蘭草避不祥,故以蘭湯潔齋祭祀。《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蓄蘭﹐為集浴也。"
1.沐浴,洗澡。
2.比喻受浸潤。
1.古代一種洗澡用具。今方言指澡盆。
1.澡盆。
2.指浸浴蠶種的盆。
1.指戲游于水中的禽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