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阻攔。
1.出自《三國演義》玄德苦擋,云長不依,只領(lǐng)五百校刀手而去。
2.出自《兒女英雄傳》縱說有銅墻鐵壁,擋的是不來之賊;如果來了,豈是這塊小小的石頭擋得住的?
3.出自《登記》你光說好的,不說壞的!外邊的閑話你擋得住嗎?
2.
遮蔽。
1.出自《擠垮它》是誰在門口呀,請別擋著亮兒,進來吧!
3.
抵擋。
1.出自《楊家將》生得面若丹朱,眼似銅鈴,兩顴突出,有萬夫不擋之勇。
2.出自《上海的早晨》他本想讓徐義德?lián)踹^頭陣,然后他再補充兩句。不料鐵算盤沉默不語,他只好親自出馬了。
4.
間隙。
1.出自《文明小史》依我說,還是趁這個擋里,弄他兩個。
5.
攔水壩。
1.出自《人民文學(xué)》山頭溝筑個擋,蓄水又養(yǎng)魚。
6.
排擋(用于改變牽引力的裝置)的簡稱。亦指某些儀器和測量裝置用來表明光、電、熱等量的等級。
1.出自《花城》趙東山把麻袋墊在車輪下面。司機啟動馬達(dá),掛上一擋。老頭和青年們推車廂的推車廂,扳車輪的扳車輪,只聽汽車大吼一聲,從雪坑里沖了出來。
1.文件。
2.指批閱文件。謂官員從事公務(wù)。
1.書刊開端的部分。
又稱苓耳”。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有茸毛。葉對生。春季開白花。分布于中國北方及長江流域各地。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
1.古代婦女向上卷曲其發(fā)以為飾。
1.謂壓倒,勝過。
1.含苞欲放的荷花。
1.語本《論語.衛(wèi)靈公》"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劉寶楠正義"卷,收也。懷,與'褱'同,藏也……卷而懷之,蓋以物喻。"后以"卷懷"謂藏身隱退,收心息慮。
2.指包容。
3.退避,斂跡。
1.道路彎曲回旋貌。
1.亦作"卷跡"。
2.斂跡;退隱。
1.為白色無影,呈細(xì)波﹑小球或魚鱗狀的云塊。懲卷層云或卷云伴見。大半在多變天氣前出現(xiàn)。
1.卷起鎧甲,收起兵器。
1.卷起鎧甲,收起武器。謂停止戰(zhàn)斗。
1.謂行軍時輕裝疾進,保持肅靜,以利奇襲。
1.角蜷曲的牝牛。
1.忠誠貌;懇切貌。
2.零落貌;干縮蜷曲貌。
1.將大宗的錢全部帶上。
1.卷起或掀起簾子。
1.燈謎謎格之一。謎底為三個字或三個字以上,須倒過來讀以扣合謎面,如同簾子卷上又放下。例如,"三十比九",打一成語,正讀為"差之念一",倒過來就是成語"一念之差"。再如,"優(yōu)秀倉庫管理員",打一物理學(xué)學(xué)科名,正讀為"理物能高",倒過來為謎底"高能物理"。
用許多條形鋁合金材料并排連接制成的門,開門時,門像竹簾一樣向上卷起。
1.古代冠內(nèi)用以支撐而呈彎曲狀的橫脊。
1.領(lǐng)翻于外。古人認(rèn)為是較原始的服式。
1.喻遠(yuǎn)古無為之治。
1.拘攣。衰老背駝貌。
2.羊的別名。
1.全部奪取;掠取。
1.見"卷臠"。
1.亦作"卷攣"。
2.猶拳曲。
3.拘謹(jǐn)畏縮;束縛不伸。
1.方言。破口大罵。
1.帝王的禮服和禮帽。
2.謂服卷冕。
1.卷宗的封面。
2.試卷的封面。
3.指答卷的外觀。
1.書卷的末尾。唐白居易有《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詩。
1.拆卷書脊。
1.堂前有兩山而無前后墻的敞軒。
1.我國傳統(tǒng)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特點是兩坡相交處成弧形的曲面,無明顯屋脊。
1.風(fēng)卷飛蓬。形容極輕快。
1.彎曲。
2.蜷縮,肢體彎曲。
1.蜷曲。
1.柔弱貌。
1.不開口;閉口不言。
2.星名。
3.喻邪佞之人。
4.把舌頭卷起來。
1.形容不發(fā)表意見。
1.即舌尖后音。指輔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顎前部接觸以形成對氣流的阻礙而發(fā)出來的音。又稱翹舌音。如漢語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
把舌尖卷起來,使舌面和舌尖同時起作用而發(fā)出的元音,例如普通話中的er(兒、耳、二)。
1.亦作"卷葹"。
2.草名。又名"宿莽"。
1.見"卷施"。
1.如拳大之石。
1.握拳的手。
1.書刊的前面部分。
2.首卷,成績最優(yōu)的第一份考卷。
1.卷束綬帶。謂官吏辭職。
1.卷起與展開。
2.猶進退;隱顯。
1.卷起捆束。唐代以前,書用卷子,數(shù)卷為一束,故稱。
1.謂膠黏漆器的胎骨。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