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指下垂。
1.出自《酬樂天晚夏閑居欲相訪先以詩見貽》林密添新竹,枝低縋晚桃。
2.
以繩拴人或物而下或上。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夜縋而出。
2.出自《左傳·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師夜縋而登。
3.出自《新唐書·楊行密傳》李簡重甲絕水縋而入,執刺史張璲。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獨處樓中,案牘飲食,皆縋而上下。
3.
繩索。
1.出自《左傳·昭公十九年》登者六十人,縋絕。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燭武縣縋而秦伯退師,魯連系箭而聊城?柝。
3.出自《晉書?賀循傳》義士救時,驅馳拯世,燭之武乘縋以入秦,園綺彈冠而匡漢。豈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
4.
拽;拉。
1.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鄉屠者買一牛,牛知為屠也,縋,不肯前;鞭之則橫逸。
2.出自《故事新編·起死》漢子——(縋住巡士的袖子)那么,你帶我到局里去!
3.出自《春》海臣聽見說劃船,很歡喜;就去拉琴的衣襟,又把兩手伸去縋著她的膀子,要拖她去劃船。
1.亦作"音相應"。
2.謂遠遠地互相照應,配合。
1.傳說中的草名。因其花葉俱香,香聞數里,故名。
1.悠遠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1.遙問。
2.在遠處表示歉意。
3.在遠處表示感謝的心意。
1.黃鶯的鳴唱聲。
1.鶯棲的樹枝。多指柳枝。
1.謂黃鶯婉轉而鳴。
1.細聲細語。
1.纏綿疾病。
1.環繞接近。
1.纏綿。
1.謂重疾纏繞。
1.謂環城而守。
1.觸犯。
1.遭受;遭到。
1.初生幼兒。
2.泛指幼童。
3.道家稱鉛為嬰兒,水銀為姹女。
1.謂東風。
1.幼兒。
2.戰國齊女名。相傳孝奉父母,至老不嫁。
1.遭遇。
1.幼兒。
1.猶縈懷。謂牽掛在心。
1.纏綿疾病;患病。
1.猶衿纓。謂結纓于襟。引申為縈懷。嬰,通"纓"。衿,結也。
1.春秋時程嬰與公孫杵臼二人合謀保全趙氏遺孤,事見《史記·趙世家》◇以"嬰臼"喻指危難時可托孤的人。
1.謂自縊。
1.猶嬰病。
1.謂遭罹罪累。
1.遭到殺戮。
1.猶羈縛。
1.遭受。
2.觸陷羅網,比喻遭難。
1.幼兒和老人。
1.幽都。指北方極遠的地方。舊以為日沒于此,萬象陰暗。
1.亦作"嬰武"。
2.即鸚鵡。
1.少年;兒時。
1.嬰兒。
1.幼兒。
1.幼小。
1.古代傳說中燕山所產之石,美似玉。又稱燕石。
1.環城固守。
1.猶孩提。幼兒。
1.猶抵忤。
1.見"嬰母"。
1.謂縈懷世務;糾纏于外界事物。
1.猶關心;掛心。
1.獲罪。
1.掛心;在意。
1.象聲詞。鳥鳴聲。
1.猶抵御。
1.謂幼年。
1.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