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落,掉下。
2.
動詞
(沉重的東西)往下垂;垂在下面。
3.
名詞
(~兒)用作裝飾的垂著或吊著的東西。
1.
落下;陷入。
1.出自《論語·子張》文武之道,未墜於地。
2.出自《莊子·達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
3.出自《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
4.出自《瘞硯銘》行于褒谷,役者劉胤誤墜之地,毀焉。
5.出自《東方》頃刻間,就有十幾個小磨菇似的降落傘在天空里飄飄搖搖地下墜著。
6.出自《上海的早晨》童進大吃一驚,頓時如同墜在迷茫茫的霧里一樣,有點莫明其妙了。
2.
喪失;敗壞。
1.出自《書·酒誥》今惟殷墜厥命。
2.出自《國語·楚語下》自先王莫墜其國,當君而亡之,君之過也。
3.出自《文選·韋孟〈諷諫〉詩》五服崩離,宗周以墜。
4.出自《監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銘》文學政事,不墜家法。
5.出自《元史·仁宗紀三》當思乃祖乃父忠勤王室,仍以古名臣為法,否則將墜汝家聲,負朕委任之意矣。
6.出自《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這首《西江月》,大概說人窮通有時,固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時之失意,而自墜其志。
3.
毀壞。
1.出自《左傳·定公十二年》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子偽不知,我將不墜。
4.
垂掛;因分量重而下垂。
1.出自《敦煌曲子詞·魚美人》香和紅艷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墜金釵。
2.出自《紅樓夢》探春把絲繩拋下,沒十來句話的工夫,就有一個楊葉竄兒吞著鉤子把漂兒墜下去。
3.出自《駱駝祥子》他們自己可是不會跑,因為腿腳被錢墜的太沉重。
4.出自《百合花·回頭卒》他記得他的那個大叔,滿臉的黑胡茬,穿一件短了一點的棉襖,身背步槍,腰后墜著一手巾包干糧。
5.出自《東方》激流卷起的波浪,灌到人們的脖子里,全身的棉衣成了千斤重的水袋,墜得邁不開腳步。
5.
指垂掛在下面的東西,如各種飾物等。參見“墜子”。
1.出自《紅樓夢》母子二人看時,卻是些筆、墨、紙、硯、各色箋紙、香袋、香珠、扇子、扇墜、花粉、胭脂等物。
6.
量詞。猶陣。
1.出自《塞上曲》一墜風來一墜砂,有人行處沒人家。
1.謂出賣耕牛,購買武器去從軍。
1.船工收錢渡人過河。
1.物品等賣出以后,所有權轉移對方,賣主不得回贖。
2.賣光,賣盡。
1.把作惡的責任推給別人。
1.謂以小恩小惠收買他人。
1.謂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兒女賣給別人。
1.謂貪贓枉法。
2.謂耍花樣,取巧。
1.賣主,貨物賣出者一方。
買方市場”的對稱。在商品交易中賣方處于有利地位的市場狀況。其特征是市場上商品短缺,供不應求,即使提高價格,買方仍競相購買。
1.謂受賄之后放掉所訪捕的人犯。
1.受賄私放。
1.謂婦女濃妝艷抹,賣弄姿色以誘人。
1.指女子賣弄姿色。
1.封建時代服喪未滿三年的寡婦,由夫家收受財物而同意再嫁,叫"賣服"。
1.夸富;擺闊氣。
1.謂對于富人,得錢便予以免除差役;對于窮人,便任意征派勞役。
1.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幸。"后以"賣賦"泛指賣文取酬。
1.指漢司馬相如。
1.比喻說大話﹑吹牛皮。
2.比喻賣關子。
1.為人做工以換取錢財。
1.舊社會里被人雇傭干活。
1.夸耀自己的功勞。
狗皮膏藥,涂在小塊狗皮上的膏藥,療效顯著。舊時走江湖者常假造狗皮膏藥以騙錢。比喻說得好聽,實際上是吹牛,無補實用打仗不是賣狗皮膏藥,說幾句漂亮話就能擋住炮彈了?!
1.猶言掛羊頭賣狗肉。意謂名不副實。
1.《史記.蕭相國世家》"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后以"賣瓜叟"指降為平民的貴族和官吏。
1.以為人占卜謀生。
2.對自己所出售的東西一邊賣一邊夸贊。
1.見"賣乖"。
1.形容賣弄聰明,故作媚態。
1.指暗中收受賄賂后,替人疏通門路。
1.說書人說長篇故事,每次總在說到重要關節處停止,借以吸引聽眾接著往下聽,叫"賣關"子。比喻說話﹑做事在緊要的時候,故弄玄虛,使對方著急。
1.出賣官位。
1.同"賣官鬻爵"。
1.同"賣官鬻爵"。
1.謂收受賄賂,出賣官爵,枉法斷獄。
1.故意做作,以博取贊賞。
1.炫耀高貴。
1.謂投靠敵國,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
1.見"賣國求榮"。
1.出賣國家﹑民族利益,以謀取個人的名利權勢。
1.出賣祖國的叛徒。
1.使用手段討好別人。
1.猶賣笑。
1.逞能。
1.見"賣婚"。
1.亦作"賣昏"。
2.謂索取高額財禮的買賣婚姻。
1.出售貨物。
2.詈詞。指賣淫婦。
1.嫁禍于人。
1.謂以表演技藝謀生。
1.指賣方,賣主。
1.賣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