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狀;形態。
1.出自《呂氏春秋·明理》其云狀有若犬、若馬、若白鵠、若眾車。
2.出自《〈高君仙硯銘〉序》儒生高常,與予下天壇中路,獲硯石,似馬蹄狀。
3.出自《周禮·考工記·氏》鑄金之狀。
2.
指容貌。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五》王后悅其狀。
2.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若狀似孔子。
3.出自《列女傳·陳女夏姬》其狀美好無匹。
3.
情狀;情由。
1.出自《鹖冠子·夜行》此皆有驗,有所以然者,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狀。
2.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
3.出自《北齊書·祖珽傳》〔高元海〕明旦面奏,具陳珽不合之狀。
4.出自《獨孤府君墓志銘》君奏疏諫,召見問狀,有言動聽。
5.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張氏在陽間恰像做夢一般,也夢見陰司對理之狀。
4.
謂有事實依據;有跡象表明。
1.出自《史記·酷吏列傳》今人言君皆有狀,天子重致君獄,欲令君自為計。
2.出自《新唐書·馮盎傳》〔盎〕反未狀,當懷之以德,盎懼,必自來。
3.出自《金史·宗翰傳》阇母再奏宋敗盟有狀,宗翰、宗望俱請伐宋。
5.
功績;善狀。
1.出自《史記·夏本紀》〔舜〕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
2.出自《漢書·賈誼傳》誼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
3.出自《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又官吏無狀,於給散之際,必令酒務設鼓樂倡優,或關撲賣酒牌子,農民至有徒手而歸者。
4.出自《新齊諧·猴怪》因其前世居官無狀,仍罰為女身。
6.
禮貌。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
2.出自《聊齋志異·司文郎》寺中有馀杭先生在,王以比屋居,投刺焉,生不之答。朝夕遇之,多無狀。
7.
陳述。
1.出自《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2.出自《永福寺石壁〈法華經〉記》沙門釋惠皎自狀其事。
3.出自《容齋三筆·老人該恩官封》故漳州軍事判官晁仲康之母黃氏,年九十一矣,其第四子仲詢走京師狀其事。
8.
形容;描繪。
1.出自《文心雕龍·物色》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2.出自《游黃溪記》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
3.出自《四溟詩話》“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夕陽遲”則系花,“春水”何須柳也。此聯妙于狀景,華而不靡,精而不刻。
4.出自《漢文學史綱要》狀水曰汪洋澎湃。
9.
類似,好像。
1.出自《荀子·禮論》狀乎無形影,然而成文。
2.出自《水經注·谷水》游觀者升降可閣,出入虹陛,望之狀鳧沒鸞舉矣。
3.出自《早春游望》詩青草狀寒蕪,黃花似秋菊。
10.
文體名。向上級陳述意見或事實的文書。如:奏狀;訴狀;供狀。
1.出自《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上狀曰:“……臣謹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
2.出自《論今年權停舉選狀》謹詣光順門奉狀以聞。伏聽圣旨。
3.出自《聊齋志異·劉姓》劉恨恨不已,竊肆中筆,復造狀,藏懷中,期以必告。
11.
指敘述人物生平行事的文字。漢以后多稱為“形狀”。
1.出自《后漢書·王符傳》覽察其狀,則德侔顏冉,詳核厥能,則鮮及中人。
2.出自《段太尉逸事狀》或恐尚逸墜,未集太史氏,敢以狀私於執事。
3.出自《論文后編·目錄中》是以諸家為狀,三代籍貫,必列文前,於文之末,必書“謹狀”。
12.
指褒獎、委任等文件。如:獎狀、委任狀。
13.
古代行狀、書疏等結尾用語。
1.出自《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謹狀。
2.出自《上蜀川安危事》惟乞早降使按察,謹狀。圣歷元年五月十四日通直郎行右拾遺陳子昂狀。
3.出自《云麓漫鈔》古尺牘之制,“某頓首”或“再拜”或“啟”;唐人始更為“狀”,末云“謹奉狀謝不宣,謹狀”,或云“謹上狀不宣,謹狀,月日,某官姓名,狀上某官”。
14.
指書信。
1.出自《與鄂州柳中丞書》是以前狀輒述鄙誠,眷惠手翰還答,益增欣悚。
2.出自《又與韓忠獻王書》修前在潁,曾一拜狀。尋以移守南都,苦於當道,頗闕修問,徒切瞻思。
15.
通“藏”。參見“狀匿”。
1.出自《韓非子·詭使》士卒之逃事狀匿,附托有威之門以避徭賦而上不得者萬數。
16.
通“裝”。
1.出自《墨子·備突》門旁為橐,充灶狀柴艾,寇即入,下輪而塞之,鼓橐而熏之。
17.
通“壯”。壯觀,有氣勢。
1.出自《論衡·感類》秋夏之際,陽氣尚盛,未嘗無雷雨也,顧其拔木偃禾,頗為狀耳。
1.亦作"諧耦"。
2.和合。
1.見"諧偶"。
1.詼諧戲謔。
1.和順的妻子。
1.融洽契合。
1.謂合心稱意。
1.詼諧風趣。
1.使和合柔順。
1.猶玩賞。
1.六書之一。即形聲。意符(即形符)和聲符并用的造字法。
2.謂聲韻諧合。
1.和諧順適。
2.協調。
1.和美。
1.和諧圓熟。
1.詼諧地談說。
1.謂與時俗相諧合。
1.謂順心遂意﹐事可成功。
1.戲謔的言談。
1.和諧婉轉。
1.指小說一類的作品。
1.謂既莊重而又詼諧。
1.謂和諧地相聚。
1.亦作"諧媐"。
2.共同嬉戲。
1.詼諧嬉戲。
1.詼諧嬉戲。
1.戲笑﹔嘻笑。
1.和諧協調。
1.戲笑貌。
1.指詼諧狎褻的事。
1.謂取得一致而贊許。
用詼諧的言語開玩笑被諧謔得滿臉通紅。
1.諧和雅正。
1.詼諧戲謔的話。
1.詼諧俚俗的話語。
1.適宜。
1.見"諧熙"。
1.詼諧和悅。
1.諧合的因緣。
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如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中的舅”與舊”為諧音。
1.猶言微言諷喻。
1.諧辭隱語。
1.應和。
1.俳優。
1.逢迎阿諛。
1.詼諧隱語﹔戲言。
1.猶遭逢。
1.協調允當。
2.允諾。
1.押韻。
外加激勵頻率與振蕩回路固有頻率相一致時,回路電流將達最大的現象。電感和電容串聯的電路諧振時,電抗相消,呈純電阻性,稱為串聯諧振”;電感和電容并聯時,電納相消,稱為并聯諧振”。
1.和協地演奏。
1.傳說中的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