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詼諧戲謔。
1.官名。五代時為皇帝出巡而設,掌行營守衛。至南宋初,為特要之職,以宰相兼領,總攝軍政,后罷。
皇帝專用御用銅玉石印章◇指被統治者所利用的御用文人。
1.亦作"御?"。
2.統治天下。
1.即御苑。
1.謂君臨天下。
1.帝王家的苑囿。
1.乘云,駕云。
1.亦作"御札"。
2.帝王的書札;手詔。
1.帝王親征或出巡時駐蹕的營寨。
1.為抵御敵人的侵犯而作戰。
1.官名。
2.帝王的儀仗。
3.帝王禁衛所用之棍杖。
1.御用之帷帳。
2.帝王親征時所宿的營帳。
1.駕御車馬的人。
2.侍從。
3.謂值班的小吏。
1.亦作"御胗"。
2.即御醫。
1.見"御診"。
1.控馭使不偏斜。
2.官名。北周所置。
3.官名。五代宮中女官。
1.指天子統理國政。
1.圣旨。帝王的命令。亦以稱上級的指示。
1.帝王所作。亦指帝王所作之詩文書畫樂曲。
1.帝王所乘的船。
1.官名。錄事之類。
1.謂帝王為古籍作注釋。
1.皇帝的食品。
1.向帝王告的狀◇用作比喻。
1.謂皇帝詔命編纂。
1.陪乘的人。
1.亦作"御座"。
2.侍坐。
3.皇帝的寶座。
4.帝王的星座。
1.見"御坐"。
1.古代禮器。無足名棜,有足名禁。
1.白梞和枹木。《詩.大雅.棫樸》"苖苖棫樸,薪之槱之。"毛傳"棫白梞也。樸,枹木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南郊樂歌》"玉飛凜棫樸斯燎。"一說即白蕤。
2.《詩.大雅》中的篇名。該篇詩序稱是詠"文王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賢材眾多。
1.秦昭王時所建的宮殿。始皇九年,夷嫪毐三族,遷太后于此宮。故址在今陜西扶風縣東北。參閱《史記·呂不韋列傳》﹑《漢書·地理志上》﹑《三輔黃圖·秦宮》。
1.謂光輝燦爛。
1.休美貌。語本漢揚雄《太玄.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司馬光集注引陸績曰﹕"矞皇﹐休美貌。"
2.輝煌;光輝。
3.神名。
1.華美。
1.瑞雪。
1.譎詭。
1.明盛貌『揚雄《太玄.交》﹕"陽交于陰﹐陰交于陽﹐物登明堂﹐矞矞皇皇。"司馬光集注引王涯曰﹕"矞矞皇皇﹐明盛之貌。"一說萬物當春生長貌。范望注﹕"矞矞﹐物長春風之聲貌也。"
1.三色彩云﹐古代以為瑞征。語本漢董仲舒《雨雹對》"云則五色而為慶﹐三色而成矞。"《文選.左思》"矞云翔龍。"李善注"矞云者,外幸內青也。"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亭中云氣往來,或化而為嘉禾瑞草,變而為矞云醲泉。"后用以喻賢德而有地位的人。
1.富于道德。
1.《易.蠱》"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孔穎達疏"體柔當位,干不以剛,而以柔和能容裕父之事也。"李鏡池通義"想光大父親的事業,但實行起來則遇到困難。"后因以"裕蠱"謂光大父業。唐權德與《唐尚書度支郎中贈尚書左仆射正平節公裴公神道碑銘》"纂積厚之緒業,貽克家之燕翼,流光裕蠱,為世師式。"一說,蠱,毒蟲,以喻小人。因亦以"裕蠱"謂寬縱壞人。
分布于甘肅的少數民族。約12萬人(1990年)。為回紇后裔之一。用東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無文字,通漢語文。信藏傳佛教。未婚女子有帶頭面的習俗。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
1.見"裕民足國"。
1.松弛。謂不緊張。
1.大利,暴利。
1.古代帝王陵墓名。(1)金顯宗陵。在北京市房山縣西北大房山。(2)明英宗陵。在北京市昌平縣石門山東,即十三陵的第四陵。(3)清高宗陵,在河北省遵化縣西北昌瑞山。
2.宋人對神宗的習慣稱呼。神宗陵本名永裕陵,在河南省鞏縣西南。
1.使民眾富裕。
2.教導民眾。
3.清初三藩叛清時耿精忠的建號。
1.使人民富裕,國家豐足。語本《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
1.豐足有馀貌。
2.自足貌。
1.富饒。
1.寬馀自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