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死亡;滅亡。
1.出自《說文·犬部》《春秋傳》曰:“與犬,犬獘。”
2.出自《淮南子·詮言》事之敗也,不足以獘身。
2.
通“弊”。疲憊;困頓。
1.出自《史記·陳涉世家》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之獘,可以得志於天下。
2.出自《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獘於征斂,方歲之富,食常不足,一遇災害,必捐溝壑。
3.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三十年》故物價不得不踴而貴,錢幣不得不虛而輕,上下困獘,日甚一日。
3.
通“弊”。指使疲困,使衰敗。
1.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靡獘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
2.出自《史記·穰侯列傳》破齊,獘晉楚,而后制晉楚之勝。
4.
通“弊”。殘破,破舊。
1.出自《管子·小匡》戎車待游車之獘。
2.出自《淮南子·說山訓》獘箄甑瓾在袇茵之上,雖貪者不博。
5.
通“弊”。害處;弊病。
1.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獘何以異哉!
2.出自《抱樸子·弭訟》此法之行則必多奪貧賤而與富貴者矣,不審吾君何方以防獘乎?
6.
通“幣”。繒帛。參見“獘梗”。
1.出自《管子·四時》其事號令,修除神位,謹禱獘梗。
1.就里﹐內中。
1.被處死刑。
聽從支配和控制迫使~。
1.猶就谷。
1.受封。
1.接受安撫。
1.從師。語出《禮記.由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記。"鄭玄注"外傅﹐教學之師也。"
2.宋代設置在京的學校名。
1.受綁﹐受擒。
1.口語。從根本上說﹐本來。
1.成就功業(yè)。
1.應舉。
1.謂荒年到有收成的地方去就食。
1.臨產時移住側室分娩。引申指生子。
2.謂赴宮廷治事之所。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墓志》"始弘就館之禮,即授登壇之策。"后用以稱到主人家授徒或充幕僚。
1.喻乘便或順勢行事。
1.靠攏﹐親近。
1.向化﹐歸順。
2.指僧道逝世。
1.謂將馬套上車轅出行。
被殲滅殘敵全部~。
1.謂每日有所成就﹐每月有所進步。語出《詩.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在附近(不上遠處)蔬菜、肉類等副食品~都可買到。
1.自縊﹐上吊自殺。
1.下酒。
1.猶豫貌。
1.指參加科舉考試。
1.舊體詩文句法名。謂在一句中自成對仗。
1.指受死刑。
1.謂歸順臣服。
1.就里﹐內情。
1.謂接受吏人逮捕。
2.就任官吏。
1.趨利;求利。
1.移兵到糧多的地區(qū)﹐取得給養(yǎng)。
1.就位﹐任職。
1.就戮。
1.縱然;即使。
1.領受俸祿。指出仕任職。
1.上路。
1.受戮﹐被殺。
1.成就功名。
1.畢命﹐死亡。
指入棺。謂死亡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邪|行將就木。
1.完婚﹐成親。
2.指男子出贅女家。
被捉住束手~。
1.猶言自盡。
1.指病愈。
1.驚悚﹑恭敬貌。就﹐通"躠"。
擔任(某種職務)~總統(tǒng)。
1.比喻對天子的崇仰或思慕。語出《史記.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司馬貞索隱"如日之照臨﹐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傾心以向日也。"
1.臨蓐﹐分娩。
1.猶就地。
1.乘時﹐把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