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娤”。
2.
梳妝打扮。
1.出自《說文·女部》妝,飾也。
2.出自《擬行路難》詩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
3.出自《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4.出自《唐語林·賢媛》太宗召妃(徐賢妃)久不至,怒之,因進詩曰:“朝來臨鏡臺,妝罷且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5.出自《花月痕》疇昔頻頻問起居,每逢晨盧晚妝初。
3.
指女子身上的妝飾。
1.出自《雜詩》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2.出自《代堂上歌行》雖謝侍君閑,明妝帶綺羅。
3.出自《新婚別》詩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4.出自《對雪》詩侵夜可能爭桂魄,忍寒應欲試梅妝。
5.出自《兒女英雄傳》只見那人,一身素妝,戴著孝髫,斜挎張彈弓兒,原來是個女子。
4.
女子妝飾的式樣。
1.出自《上陽白發人》詩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5.
嫁妝。
1.出自《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本〈搜神記〉》霍入房中,有一女子,年可十八九矣,并床褥氈被,隨身資妝,不可稱說。
2.出自《聊齋志異·紅玉》衛借舍款婿,便言:“公子無須迎親,待少作衣妝,即令舁送去。”
6.
假裝;裝扮。
1.出自《金線池》你道是性兒淳,我道你意兒村,提起那人情來往佯妝鈍。
2.出自《長生殿·冥追》[叫科]楊玉環,你的魂靈在此。我呵,悄臨風叫他,喚他。[泣科]可知道伊原是我,呀,直恁地推眠妝臥。
3.出自《儒林外史》鮑文卿道:“……記得我出門那日,還在國公府徐老爺里面看了老爹妝了一出‘茶博士’才走的。”
4.出自《紅樓夢》難道必定妝成蚊子哼哼就算美人兒了。
7.
古代云南地區使用貝幣的單位。
1.出自《滇略》〔滇中用貝〕俗名曰蚆,其用以一枚為一妝,四妝為一首,四首為一緡,亦謂之苗,五緡為一卉,卉即索也。
1.強健而勇敢;剛勇。
2.壯勇者;壯丁。
3.宋代禁軍之一。
4.兵勇;士卒。
1.宏大的謀略。語出《詩.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鄭玄箋"猶,謀也;謀,兵謀也。"朱熹注"猶,謀也;言方叔雖老,而謀則壯也。"
1.豪壯的言語。
2.侈談,大言。
3.我國壯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主要分布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分北部南部兩個方言。
1.指農歷八月。
遠大的志向雄心壯志|壯志饑餐胡虜肉。
1.形容志向非常遠大。凌云,直上云霄。
1.宏偉的制作。
1.勇猛的士兵。
分布于廣西、云南、廣東、貴州等地的少數民族。約15556萬人(1990年)。曾稱僮族”,1965年改現名。用壯語。原有方塊壯字,現推行拼音壯文。信仰多神,流傳道教。鑄造和使用銅鼓的歷史悠久,擅長壯錦刺繡。陶瓷工藝和干欄”建筑頗為著名。盛行歌圩。傳統節日有牛王節、三月三。主要從事農業。
1.呈報的公文。
2.訴訟的呈文。
1.狀子。
1.狀牒的副本。
1.遞狀控告。
1.情況,狀態。
2.指癥狀﹐癥候。
1.供詞。
情形,呈現出來的樣子生活狀況。
1.形似。
2.形狀和種類。
1.見"狀貌"。
1.亦作"狀皃"。
2.相貌,容貌。
3.外貌;形狀。
4.描摹;描繪。
1.官方設置的替訴訟人起草狀子的辦事機構。
1.猶形態。
1.即狀頭。
1.描繪事物。
1.描繪。
動詞、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性狀的程度等的修飾成分。如在山很高”、爽快地答應了”、晚上看電視”、在學校讀書”中,很”、爽快地”、晚上”、在學校”即是狀語。
1.一種賭具。用牙或骨﹑竹為籌,最大者為狀元,為六十四注;其次為榜眼﹑探花,各三十二注;最小為秀才,只一注;用六骰卜彩,視所擲籌的得失,局畢計籌,以所得多少分勝負。參閱清金學詩《牧豬閑話》。
1.果名。荔枝之一種。宋曾鞏《荔枝錄》"狀元紅﹐言于荔枝為第一﹐出近歲﹐在福州報國寺。"一說﹐宋狀元徐鐸于故居手植荔枝﹐命名為"延壽紅"。鐸既沒﹐人因稱"狀元紅"。見清周亮工《閩小記》﹑清顧張思《土風錄.狀元紅》。
2.花名。牡丹之一種。
3.酒名。
1.梅花的別稱。
1.酒令的一種。
1.即副詞。
1.幢幡羽葆。猶幡蓋。
1.軍前執旗先導的隊伍。
1.旌旗之類。儀仗或軍事指揮所用。
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從頭安寶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場之前。分言之則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長帛。
1.赤幢和曲蓋。古為將軍刺史的儀仗,因亦用以稱刺史﹑郡守。語出《晉書.馬隆傳》"詔曰隆以偏師寡眾,奮不顧難,冒險能濟,其假節﹑宣威將軍,加赤幢﹑曲蓋﹑鼓吹。"
2.供神佛的幢幡傘蓋。
1.旗竿。
1.旌旗儀仗之類。
1.旌旗和戈戟。泛指儀衛。
1.六朝時武職名。禁衛軍將領。
1.旗幟儀仗。
2.旌旗和符節。
1.古代車上的帷飾,由油幢﹑絲繩絡網﹑繡錦絡帶等組成。
1.旌旗。
1.旌旗和棨戟。古代大將之車建矛戟幢麾。用以泛指儀仗。
1.車帷。
1.佛幢。
1.指所屬的部隊。
1.將帥的大旗。
1.古時用羽毛裝飾的車蓋。
1.南北朝及隋的武官。負責宿衛或統兵。始于劉宋末年。官品代有不同,北周為七品,北齊及隋為從九品。
2.出資建立經幢的人。
晃動的樣子人影幢幢。
車輛相碰撞撞車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