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古時帝王把爵位(有時連土地)或稱號賜給臣子。
2.
名詞
(Fēng)姓。
3.
動詞
封閉;不許打開、動用。
4.
名詞
封起來的或用來封東西的紙袋、紙包。
5.
量詞
用于封起來的東西。
6.
動詞
限制。
7.
動詞
比喻壓制言論。
8.
動詞
帝王筑壇祭天地及四方山岳之神。
9.
動詞
稱許。
10.
動詞
查封。
11.
名詞
〈書〉疆界。
1.
疆域;分界。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2.出自《莊子·齊物論》夫道未始有封。
3.出自《急就篇》頃町界畝畦埒封。
2.
領地;邦國。
1.出自《書·蔡仲之命》肆予命爾侯于東土,往即乃封。
2.出自《潛夫論·夢列》是以武丁夢獲圣而得傅說,二世夢白虎而滅其封。
3.出自《說文·土部》封,爵諸侯之土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3.
帝王以爵位、土地、名號等賜人。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
2.出自《墨子·魯問》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
3.出自《舊唐書·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國夫人之號。
4.出自《說文?土部》封,爵諸侯之土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4.
指上級把職務、名譽等賞給下級。含調侃意。
1.出自《楊老固事略》怕他無事生非找岔子,便封了他個菜園園長的職務。
5.
堆土;培土。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
2.出自《江湖散人傳》土之散,封之可崇,穴之可深。
3.出自《上云內帥賈君》詩桃李勤封植,茅菅日薙薅。
6.
積土為墳。
1.出自《易·系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
7.
引申為墳墓。
1.出自《禮記·禮器》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為貴也。
2.出自《后漢書·東夷傳·高句驪》金銀財幣盡於厚葬,積石為封,亦種松柏。
8.
埋葬。
1.出自《左傳·文公三年》遂自茅津濟,封淆尸而還。
2.出自《廣雅?釋丘》封,冢也。
9.
引申為斂藏。
1.出自《麗色賦》及冱陰凋時,冰泉凝節,軒疊厚霜,庭澄積雪,鳥封魚斂,河凝海結。
10.
墳狀的堆積土。
1.出自《列子·楊朱》聚酒千鐘,積曲成封。
11.
特指蟻封,蟻土。
1.出自《太平御覽》楚郢以南,蟻土謂之封。
2.出自《廣雅·釋詁三》封,場也。
12.
物體隆起之處。封,后多作“峰”。
1.出自《說文·牛部》?!蠼穷^三、封、尾之形也。
2.出自《漢書·西域傳上·大月氏國》〔大月氏國〕出一封橐駝。
13.
帝王筑壇祭天地及四方山岳之神。
1.出自《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亦如之。
2.出自《史記·封禪書》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
3.出自《后漢書·祭祀志上》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
14.
指將帥用兵于外,登山祭天以告成功。
1.出自《漢書·霍去病傳》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
15.
封禪時所建的祭壇或刻石。
1.出自《史記·孝武本紀》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云起封中。
2.出自《淮南子·泰族》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
3.出自《風俗通·正失·封泰山禪梁父》封者,立石高一丈二赤(尺)……壇廣十二丈,高三尺,階三等。必於其上,示增高也;克石紀號,著己績也。
16.
封閉;堵塞。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2.出自《春雪》詩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3.出自《等著,盼著》他們封住了人們的口,卻封不住人們的心。
17.
涂抹;覆蓋。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諸傷》久傷者……以職(脂)膏弁,封痏,蟲即出。
2.出自《東征賦》霜封野樹,冰凍寒苗。
3.出自《續夷堅志·邊元恕所紀二事》此人匍匐起,僅能至家,求醫封藥,瘡口漸合。
18.
封緘;裹扎。
1.出自《東觀漢記·鄧訓傳》知訓好以青泥封書……載青泥一襆,至上谷遺訓。
2.出自《南齊書·張岱傳》岱初作遺命,分張家財,封置箱中。
3.出自《吳音子》詞擁鼻微吟,斷腸新句,粉碧羅箋,封淚寄與。
4.出自《水滸傳》解去開封府,分付滕府尹好生推問,勘理明白處決,就把寶刀封了去。
5.出自《母親》一大爐檀香已經是香煙裊裊,一對大燭和長命香都還用紅紙封著。
19.
封緘物。多指信件、文書、奏章等。
1.出自《酬令狐郎中見寄》詩封來江渺渺,信去雨冥冥。
2.出自《答彭寂朝議書》雖市廛畎畝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
20.
指皇帝賜官授爵的詔令。參見“紫泥封”。
1.出自《送崔舍人起居》詩赤墀同拜紫泥封,駟牡連征侍九重。
2.出自《最高樓·聞周氏旌表有期》詞看明朝,丹鳳詔,紫泥封。
3.出自《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九重天上聲名動,紫泥封已傳丹鳳。
21.
封寄。
1.出自《答范資政書》家兄封到閏月所賜手教一通。
22.
扶植;培養。參見“封殖”。
1.出自《寄許京兆孟容書》城西有數頃田,樹果數百株,多先人手自封植。
2.出自《表忠觀碑》籍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封殖其草木。
3.出自《左傳·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樹,以無忘《角弓》,遂賦《甘棠》。
23.
同“豐”。大。
1.出自《詩·周頌·烈文》無封靡于爾邦,維王其崇之。
2.出自《逸周書·寤儆》赦有罪,懷庶有,茲封福。
24.
量詞。用稱駱駝。
1.出自《游牧中國:一種北方的生活態度·生活篇》柯爾克孜族講究送九頭牲畜,即一封駱駝,四匹馬,四頭牛。
25.
古地名。
1.出自《戰國策·燕策二》我下枳,道南陽封冀,包兩周。
26.
姓。東漢有封觀。
1.出自《廣韻·鐘韻》封,姓。望出渤海,本姜姓,炎帝之后;封鉅為黃帝師。又望出河南,后魏官氏志云是賁氏后改為封氏。
27.
引申為禁止通行或不許動用。參見“封山育林”。
1.出自《資治通鑒·后晉齊王天福八年》使者督責嚴急,至封碓硙,不留其食。
28.
同“豐”。富厚。
1.出自《國語·楚語上》若於目觀則美,縮於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
2.出自《國語·楚語上》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
29.
同“豐”。增多。
1.出自《風疾舟中奉呈湖南親友》詩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30.
量詞。古代地積單位。
1.出自《漢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里。
31.
量詞。用于封緘物。
1.出自《漢書·游俠傳·陳遵》治私書謝京師故人……書數百封,親疏各有意。
2.出自《春》周伯濤吩咐陳氏到左上房去搬出三封銀圓交給覺新。
1.絞鐵成索。極言力大。
1.亦作"頭虜"。
2.即索虜。南北朝時南朝對北方民族的蔑稱。
1.見"索頭"。
1.猶要求,希望。
1.研求深奧玄妙的道理。
1.即葦索。以蘆葦所作之繩索。舊俗,元旦懸葦索于門,謂可以御兇邪。
1.謂求索所有的神而盡祭之。
1.猶逗樂;取笑。
1.索取謝禮。
1.見"索性"。
副詞。表示直截了當,爽快這些衣服既然你都喜歡,索性全買下罷。
1.討取。
也稱引得”、通檢”、備檢”。根據需要,將書籍、報刊等中的有關事項(如字、詞、人名、地名、書名、刊名、篇名、主題等)分別摘錄,注明出處頁數,按一定的檢索方法編排,供人查閱。一般附在有關著作的后面,也有獨立成書的。
1.探求隱微奧秘的道理。
2.對古籍的注釋考證。
1.謂探索隱晦之事而行怪僻詭異之道。
1.謂盡量用完。
1.用繩索捆扎。
1.勒索敲詐。
1.討戰,挑戰。
1.盡知。
1.繩子。
1.猶卑鄙。
1.猥瑣淺薄。
1.平庸的才能;平庸的人才。
1.平庸的才能。
1.細述。
1.雕繪連瑣圖案的臺階。
1.亦作"璮蟲"。
2.小蟲。比喻庸俗小人。
1.亦作"瑣窗"。
2.鏤刻有連瑣圖案的窗欞。
1.猥瑣的言辭。
1.猶繁瑣。
1.門上刻有連瑣文飾的住宅,多為貴族府第。
1.謂瑣瑣絮聒而瀆犯對方,常作書信套語。
1.亦作"瑣服"。亦作"瑣附"。
2.用鳥毛織成的衣料。
1.見"瑣伏"。
1.見"瑣伏"。
1.瑣細的典故。
1.猶絮聒,啰唆。
1.指沒有一定中心的閑談。
1.亦作"璮慧"。
2.猶言小聰明。
1.記述瑣事的一種文章體裁。如清梁章巨有《歸田瑣記》;魯迅《朝花夕拾》有散文《瑣記》﹑《花邊文學》有雜文《看書瑣記》等。
1.破損的鎧甲。
1.微賤。
2.指微賤的人。
1.亦作"璮結"。
2.像鎖鏈一樣連結著。
1.亦作"璮蛣"。亦作"璮"。亦作"瑣"。
2.又名海鏡,今稱寄居蟹。
1.瑣碎而淺近。
1.小的住宅。
1.指卑微的人或物。
1.古代南洋群島上的一個小國名。
1.猶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