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周”。
2.
周圍。
1.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四》潭四周皆石壁無隙。
2.出自《懷香記·索香看墻》潛身怎掩,四周巡邏將遍。
3.
環(huán)繞。
1.出自《閱世編·建設》方廣百余步,外周土垣,內(nèi)列倉廩。
2.出自《今世說·棲逸》園有半畝,種名花異卉,水周堂下,鳥弄林端。
4.
遍及;全。
1.出自《敦煌變文集·?山遠公話》自從曠劫受深流,六道輪回處處周。
2.出自《送通府王公序》其圖籍書記,輻輳錯出,坊市以千計,富家大賈所不能聚,而敏記捷視之人,窮年累月所不能周也。
3.出自《福惠全書·刑名·檢驗》尸親驚哀,倉卒看視未周。
5.
滿。謂滿一個周期。
1.出自《全唐詩》人間甲子周千歲,靈境杯觴初一巡。
2.出自《松窗夢語·銓部紀》彼以壬子冬出關,至甲寅秋,未周二歲,復入關為左轄。
6.
指一個甲子六十年。甲子六十年一循環(huán),故稱。
1.出自《同州通判許半齋壽序》嘉靖丙辰月日,為君之誕辰,蓋甲子一周矣。
2.出自《王氏西田詩序》而落成之年,先生適花甲一周。
7.
周年。指一年、一歲。
1.出自《戊子九月書寄》今皇上以丙戌十月嗣統(tǒng),今已兩周。
2.出自《蓬萊宴》孩子歲兩周。
3.出自《堅瓠六集·小甘羅》年比甘羅少二周,山川毓秀出溫州。
8.
指一星期。
1.出自《斷鴻零雁記》吾晨朝聞阿母傳言,來周過已更三日,當挈令妹及余歸箱根。
9.
量詞。匝,圈。
1.出自《兒女英雄傳》老爺看了一周,只不曾見著他家那位姨奶奶。
2.出自《絳紗記》余等瀏覽一周,午膳畢,遂歸。
一種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周而復始地經(jīng)歷同樣階段的理論。如中國戰(zhàn)國末鄒衍提出的五德終始說”,認為歷史變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繼更替,周而復始循環(huán)的結果。
1.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xiàn)象而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消失的語詞。如"御史"﹑"四望車"﹑"腰斬"等。這些語詞只在敘述歷史時使用。
1.猶歷元。
歷代。
1.明代官吏實習制度。明初定制,國子監(jiān)生學習至一定年限,分撥到政府各部門實習吏事,稱"歷事"。實習凡三月,經(jīng)考核,上等者報吏部候補,但須回監(jiān)再學習一年,始正式授官。清初因承明制。
1.官員的任職履歷。
1.戰(zhàn)國時燕國宮名。
1.猶歷法。
一個一個地舉出來~敵人的罪行 ㄧ當面~對方違反協(xié)定的事實。
1.游說。
1.推算歲時節(jié)候的學問。
1.周密考慮。
2.歷法和算術。
1.經(jīng)過一年;超過一年。
1.遍聽。
1.即手歷。宋代的一種賦稅憑證。
1.記載歲時節(jié)候的圖。俗稱春牛圖。
1.歷書的末尾。指除夕。
1.遍問。
1.深諳歷數(shù)的人。
1.亦作"歷象"。
2.推算觀測天體的運行。
3.歷法;天文星象。
1.陰陽歷數(shù)之學。
1.歷書上標日期的格子。
1.歷代,以往各代。
1.在意,經(jīng)意。
1.我國古代歷法推算的起算點。古人一般以朔旦(一月之始)﹑冬至同在夜半的一天為歷元。如又逢甲子日則更為理想。
1.遠行。
2.經(jīng)歷久長。
1.遍讀。
1.天象運行所顯示的一個朝代的氣數(shù)﹑命運。古代認為朝代的興衰更迭與天象運行相應。
1.古代主管天文歷法的官。
1.謂先后連續(xù)任職。
1.拶指。舊時一種酷刑。以繩穿五根小木棍,套入手指用力緊收。歷,通"櫪"。
1.宋制,料糧院掌發(fā)俸祿,有料錢錄,據(jù)狀注明各官授官日月,發(fā)給本人,憑以赴戶部領支俸錢。
1.磨礪兵器,使鋒利。
見〖秣馬厲兵〗。
1.磨快兵器喂飽馬。指準備作戰(zhàn)。
1.砥礪節(jié)操。
1.激勵忠誠。
1.見"厲飾"。
1.勉勵推重。
1.癘毒,瘟疫的毒氣。
1.涉水而過。
1.大風;烈風。
2.指西北風。
3.喻以高尚的行為激勵影響。
1.服猛厲之服,穿戎裝。
1.勉勵撫慰。
1.極高貌。
惡鬼;鬼怪。
1.迅猛。
2.災疫。
1.禍端。
1.涉水。連衣涉水叫厲,提起衣服涉水叫揭。語出《詩.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毛傳"以衣涉水為厲,謂由帶以上也。揭,褰衣也。"
2.指所受影響深淺不同。
1.厲,也寫作"勵"。激勵節(jié)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