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秣馬厲兵〗。
1.和尚之尊稱。《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卷下"天子問文殊師利言'禪師者,何等比丘得言禪師?'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此禪師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謂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禪師。'"即比丘能得禪定波羅蜜者曰禪師。又南朝陳宣帝稱南岳慧思和尚為大禪師,唐中宗賜神秀和尚以大通禪師之號,皆寓非常尊崇之意◇用為對一般和尚的尊稱。
1.禪門;僧人聚集習禪之所。
1.猶禪人。
1.《后漢書.崔髎傳贊》"崔為文宗,世禪雕龍。"后因以"禪世雕龍"謂文章世代相傳。
1.猶禪房。佛徒習靜之所。
1.同"禪授"。
1.猶禪讓。以帝位讓人。
1.禪讓皇位的詔書。
1.佛教語。禪法與數法。禪法屬于定學。數法(亦稱對法)屬于慧學,指經中分門別類的義理。亦偏指禪法。
1.猶禪學。謂禪宗教理。
1.猶禪心。
1.佛寺。
1.佛教語。謂坐禪誦經。
1.禪床。
1.古代帝王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壇。
1.謂談禪。
1.猶禪房。僧堂。佛徒打坐習靜之所。
1.佛教語。指修習禪定所能達到的色界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1.禪院。
1.禪讓帝位。
1.謂入于禪定時安穩寂靜的妙趣。
1.禪讓皇位的文書。
1.謂洞達禪理。
1.即佛教法器錫杖,杖頭有錫環,故名。
佛教指清空安寧的心清池皓月照禪心。
佛教指清空安寧的心清池皓月照禪心。
1.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1.謂佛教禪宗的教理。
1.謂佛教禪師語錄中之佳句。
1.禪學要義。
1.僧衣。
1.坐禪之椅。
1.猶禪心。
1.即梔子。
1.佛寺。
1.禪話。
1.禪門的根本道理。
1.寺院;佛教的廟宇。
1.前蜀僧貫休的別號。
1.佛教語。謂入于禪定,使心神怡悅。
1.猶禪室。
1.僧人督促坐禪用具。截竹作杖,以物包其一端,坐禪有昏睡者則用軟頭突之。
2.泛指僧人所用之杖。
1.佛像。
1.寺廟禪堂周圍的樹木。
1.謂佛教禪宗的旨意。
1.指寺院鐘聲。
1.僧眾。
1.信佛者;僧侶。
1.佛教宗派名。又名佛心宗或心宗,以印度菩提達摩為初祖。禪宗之名稱始于唐代。由達摩而慧可﹑僧璨﹑道信,至第五世弘忍門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漸悟說和南方慧能的頓悟說兩宗。但后世唯南方頓悟說盛行,主張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禪宗興起后,流行日廣,影響及于宋明理學。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以修禪定為主,故名。南朝宋末菩提達摩由天竺(印度)來華創立。至五祖弘忍門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漸悟說和南方慧能的頓悟說兩宗,時稱南能北秀”。北宗數傳即衰,獨南宗盛行,成為禪宗正系。唐后期幾乎取代其他宗派,禪學成為佛學的代名詞,影響及于宋明理學。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強調以無念為宗”和即心是佛”、見性成佛”,故自稱頓門”。門派眾多,但南宋以來,只有臨濟、曹洞二宗盛行,且流傳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