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聀”。亦作“軄”。
2.
職務;職業;職分;職責。
1.出自《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2.出自《韓非子·揚權》周合刑名,民乃守職;去此更求,是謂大惑。
3.出自《順宗實錄一》太子職當侍膳問安,不宜言外事。
4.出自《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黨委就應當支持他們的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使他們真正做到有職有權有責。
3.
職位。亦指任職的處所。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出自《菰中隨筆》宋文帝性仁厚恭儉,勤於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皆久於其職。
3.出自《在中央軍委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八大軍區司令調動時,十天都到了職。
4.
主管;任職。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載在盟府,大師職之。
2.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3.出自《為義興公求拜掃表》今即便祗皇命,遠職邊夷,歲月方賒,拜掃何日?
4.出自《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王進德,不知何許人,號樗仙,世廟時,職章圣獻皇后宮管事。
5.
盡職;稱職。
1.出自《新唐書·盧懷慎傳》其不職或貪暴,免歸田里,以明賞罰之信。
2.出自《明史·詹爾選傳》刑官不職,但當易其人,不當侵其事。
3.出自《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僧格〕又以江西行省平章呼圖特穆爾不職,奏罷之。
6.
功能,效用。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輪人》輪敝,三才不失職,謂之完。
7.
常,正常。謂正常的生活及常業。
1.出自《管子·明法解》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職。
2.出自《漢書·武帝紀》有冤失職,使者以聞。
3.出自《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陳巽〕遷都官員外郎,知撫州,恩信行部中,奸強擾服,貧細得其職。
8.
常,正常。謂理所當然;常道。
1.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殺人而死,職也。
2.出自《漢書·季布傳》季布何罪?臣各為其主用,職耳。
9.
應納的賦稅或貢物。
1.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施貢分職,以任邦國。
2.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分同姓以珍玉,展親;分異姓以遠方職,使無忘服。
3.出自《請上尊號表》四面輻輳,各修貢職。
10.
舊時下屬對上司的自稱。按,舊時凡上簽呈及致函長官,署名之上亦偏寫一個“職”字,與稱“弟”的格式相同。
1.出自《官場現形記》為了這事,卑職正在為難。
2.出自《官場現形記》不瞞大帥說,職道在敝居停羊某人營里看得多了。
11.
猶惟,只。表示主要由于某種原因。
1.出自《詩·小雅·巧言》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2.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
3.出自《新唐書·李聽傳》於是御史中丞溫造等劾奏魏州亂,憲誠死,職繇於聽,請論如法。
4.出自《大同書》人種之得以保全,人類之得以強大,職男姓之由。
12.
助詞。猶當,尚。
1.出自《書·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
2.出自《詩·唐風·蟋蟀》無已大康,職思其居。
13.
通“幟”。旗幟。
1.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
14.
通“識”。認識;識別。
1.出自《管子·四稱》今若君之美好而宣通也,既官職美道,又何以聞惡為?
2.出自《呂氏春秋·勿躬》人主知能不能之可以君民也,則幽詭愚險之言無不職矣,百官有司之事畢力竭智矣。
15.
姓。漢有職洪。
1.出自《廣韻?職韻》職,姓。《周禮》有職方氏,其后因官為姓。《風俗通》云:漢有山陽縣令職洪。
1.高而危險。
1.水流﹑交通等因被某物堵塞而不能通過。
2.閉塞不通。
3.使堵塞不通。用于抽象事物。
1.沮喪失色。
2.引申為軟弱無力貌。
1.謂憑借高山的險阻。
1.靠山環河。謂形勢險要。
1.險阻幽深。
1.憑借﹔仗恃。
1.謂狹窄不易通過。
1.亦作"阻崄"。
2.險阻。
1.見"阻險"。
1.阻隔。
1.謂使兩心相隔。
1.險阻遙遠。
1.亦作"阻修"。
2.謂路途阻隔遙遠。
1.排除險阻尋訪。
1.疑慮﹐疑惑。
1.謂意見不和﹐產生嫌隙。
1.阻止抑制。
1.阻隔而曲折。形容路途遙遠。
1.心懷郁結﹐中焦阻塞。
1.阻止。
1.險阻而遙遠。
1.阻隔。
1.拒戰﹐抵御抗擊。
1.阻礙﹔障礙。
1.險阻曲折。
1.阻攔制止。
1.受到阻礙而窒息。
1.阻礙滯留。
1.仗恃眾多。
1.謂由部分或個體組合成為整體。
1.絲織系帶。
1.印綬。借指官位。
1.編輯部門按計劃向作者約定稿件。
1.題材相同﹑內容有聯系的一組(幾首)歌詞。郭小川有《長江組歌》。
1.組織內閣。由內閣總理(或首相)和若干閣員組成國家最高行政機關。
2.泛指組織領導班子。
1.見"組珪"。
1.亦作"組圭"。
2.組帶及玉制符信。古代貴官的服飾器物。
①由幾個部分或個體結合成整體組合起來|勞動組合。②從m個不同的元素里,每次取出n個元素,不管以怎樣的順序并成一組,均稱為組合。其所有不同組合的種數用符號c琻璵表示,c琻璵=p琻璵p璶=m(m-1)…(m-n+1)n!=m!n!(m-n)!。此外,規定c0璵=1。
1.用幾幅圖畫來表現一個題材的繪畫形式。彼此之間沒有明顯的連續關系,但又共同成為某一主題的組成部分。
1.絲織品上的彩色刺繡或繪飾。
1.甲衣。用絲繩帶聯綴皮革或金屬的甲片。《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馬衍組甲厲兵,合什為伍,以修于四境之內。"尹知章注"組甲,謂以組貫甲也。"一說,組甲為漆甲成組文。見《左傳.襄公三年》"組甲三百"晉杜預注。
2.借指士兵﹑軍隊。
1.作為機器﹑儀表等的組成部件或零件。
1.組織建立(機構﹑隊伍等)。
1.古代冕旒上彩色絲繩串。
1.亦作"組纚"。
2.華美。用以形容絲織品或詩文。
1.《左傳.襄公三年》"﹝楚子重﹞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吳。"孔穎達疏引賈逵曰"組甲,以組綴甲,車士服之;被練,帛也,以帛綴甲,步卒服之。"組甲﹑被練皆指將士的衣甲服裝◇因以"組練"借指精銳的部隊或軍士的武裝軍容。
2.組帶。
1.組綬和冠冕。借指官位。
1.見"組佩"。
1.由若干器樂曲組成的一組樂曲。將戲劇音樂﹑舞劇或歌劇中若干完整﹑精彩的段落或樂曲輯成套曲的,也稱組曲,如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的《金雞組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