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栽種。
2.
動詞
樹立。
3.
名詞
指植物。
4.
名詞
(Zhí)姓。
5.
動詞
(人或動物)已斷或受損的肌體再連接或再培植。
1.
戶植。門外閉時用以加鎖的中立直木。
1.出自《墨子·非儒下》季孫與邑人爭門關,決植。
2.出自《淮南子·本經》夏屋宮駕,縣聯房植。
3.出自《鹽鐵論·散不足》椎車無柔,棧輿無植。
2.
木柱。
1.出自《墨子·備城門》城上百步一樓,樓四植,植皆為通舄。
2.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水地以縣
3.
特指筑城墻兩端所豎的木柱。
1.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大役,與慮事,屬其植。
4.
特指懸掛蠶箔的柱子。
1.出自《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具曲植筥筐。
2.出自《方言》槌,宋、魏、陳、楚、江、淮之間謂之植。
3.出自《和孫端叟蠶具·蠶槌》三月將掃蠶,蠶妾具其器。丘植先?括,辟室亦涂塈。
5.
棱角。
1.出自《周禮·春官·大宗伯》公執桓圭
2.出自《禮記·檀弓下》三家視桓楹
6.
直。與橫、曲、歪斜相對。
1.出自《詩·周頌·有瞽》設業設虡。
2.出自《鞭賈》有富者子,適市買鞭,出五萬,持以夸余……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
3.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二》有一樹立岡頭,大合抱,其本挺植,其枝盤繞。
7.
剛強。
1.出自《禮記·檀弓下》﹝陽處父﹞行并植於晉國,不沒其身,其知不足稱也。
8.
植物;草木。
1.出自《文心雕龍·原道》傍及萬品,動植皆文。
2.出自《以黃子木拄杖為子由生日之壽》詩海南無佳植,野果名黃子。
3.出自《墳·寫在〈墳〉后面》動植之間,無脊椎和脊椎動物之間都有中間物。
9.
種植;栽種。
1.出自《戰國策·燕策二》薊丘之植,植於汶篁。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豐朱草於中唐。
3.出自《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廬墓側植松柏。
4.出自《茶香室三鈔·趙鼎驕侈》奇花嘉木,環植周圍。
5.出自《墳·摩羅詩力說》亞伯牧羊,凱因耕植是事,嘗出所有以獻神。
10.
插。參見“植刃”。
1.出自《跳月記》女亦植雞羽於髻如男。
11.
生長。
1.出自《莊子·外物》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
2.出自《淮南子·主術》甘雨時降,五谷蕃植。
3.出自《抱樸子·對俗》夫水土不與百卉同體,而百卉仰之以植焉。
4.出自《避暑錄話》古之立社,各以其所宜,木非所宜,雖日培之不植。
12.
樹立;建立。
1.出自《周禮·夏官·田仆》令獲者植旌及獻比禽。
2.出自《呂氏春秋·知度》凡朝也者,相與召理義也,相與植法則也。
3.出自《論衡·吉驗》父出應之,不見人,有(見)一木杖,植其門側,好善異于眾。
4.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下·環王》其南大浦,有五銅柱,山形若倚蓋,西重巖,東涯海,漢馬援所植也。
5.出自《思陵長公主挽詩》處順敦恭儉,時危植紀綱。
13.
直立。
1.出自《呂氏春秋·必己》中河,孟賁瞋目而視船人,發植,目裂,鬢指,舟中之人盡揚播入於河。
2.出自《括異志·牛用之》坐客如負冰雪,毛發盡植。
14.
拄;倚扶。
1.出自《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15.
扶植。
1.出自《新唐書·李遜傳》遜於為政,抑強植弱,貧富均一,所至有績可紀。
16.
行列。
1.出自《莊子·田子方》三年,文王觀於國,則列士壞植散群。
2.出自《起廢答》十有一人,謖足以進,列植以慶。
17.
主持者。監督工事的將領。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宋城,華元為植,巡功。
2.出自《逸周書·大匡》庶人不獨葬,伍有植,送往迎來亦如之。
18.
心志。
1.出自《管子·法法》上無固植,下有疑心,國無常經,民力必竭,數也。
2.出自《楚辭·招魂》弱顏固植,謇其有意些。
3.出自《鸚鵡賦》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
19.
置。放置;設置。
1.出自《書·金縢》植璧秉圭。
2.出自《吊屈原文》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3.出自《城守篇·守備上》金人來攻,植砲四隅,一砲所擊,應聲摧墮。
4.出自《書信集·致增田涉》《譯者的話》……只有三處誤植,已代為訂正。
20.
通“殖”。瘠弱。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年》其君弱植。
2.出自《古書疑義舉例·不達古語而誤解例》“弱植”,古語也。“植”讀為脂膏殖敗之殖,字本作殖。
3.出自《淮南子·原道》此齊民之所為形植,黎累,憂悲而不得志也。
4.出自《諸子平議·淮南內篇一》植,當讀為殖。殖有臞瘠之意,形植謂形體臞瘠也。
21.
姓。明有植以進;清有植敏槐。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植氏,《姓纂》云:南越有此姓。
2.出自《正字通?木部》植,姓。北漢將植庭曉。明正統中,文昌縣令植軒。
22.
引申為支柱,根本。
1.出自《智囊補·術智·司馬懿等》君子謂堅能用法矣,法者國之植也。
1.亦作"猶兀自"。
2.猶言依然是。
1.和順。
1.獸名。即猶。
1.尚可;還可以。
2.謂也可以。
1.謂道之高深奇妙,如龍之變化不可測。語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去,謂弟子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2.指老子。
3.稱有道之士。
1.侄女。
副詞。還要;尚且忌盈害上,鬼神猶且不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1.舒遲貌。
2.微笑自得之貌。
3.尚且。
4.尚且如此。
5.仍然。 6.仍然如此。
1.謂如同別人。
1.如同。
1.舒和貌。
2.還是。
3.亦;尚且。
4.猶如,如同。
1.尚且。
2.仍舊;還是。
1.由此。猶,通"由"。
2.還是。
1.侄孫或侄孫女。
猶太人所信奉的宗教。主要經典為《圣經·舊約全書》。崇拜獨一真神”雅赫維,信仰猶太民族是與神立約的特選子民”,教義教規系由雅赫維通過摩西傳授而來。當代猶太教有正統、改革、保守三大派別。神職人員稱拉比”。12世紀曾有一支猶太人定居中國開封,設立會堂,名其教為天教”或一賜樂業教”。
主要分布在美國、以色列和俄羅斯等國。約1400萬人(1985年)。講希伯來語,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多已改用所在地語言。信猶太教。主要從事放貸業和商業,部分轉入金融業和農業。
古代羅馬帝國鎮壓猶太人起義的戰爭。公元66年猶太人發動反羅馬統治的起義,消滅駐耶路撒冷的羅馬軍隊。70年羅馬軍攻陷耶路撒冷,大批起義者被殺,七萬余猶太人被賣為奴隸。132年猶太人再次發動起義,135年被鎮壓,幾十萬猶太人遇難,幸存者多被迫流亡他鄉,猶太人從此流落到世界各地。
1.見"猶古自"。
1.見"猶閑"。
1.好比說;等于說。
1.見"猶豫"。
1.猶豫不決。
1.謂快慢適宜。
2.遲疑不決。
1.猶豫。
1.猶豫。
遲疑不決意尚猶豫|猶豫不決|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
1.猶言均之﹑等之。
2.仍舊。
3.亦作"猶之乎"。如同。
1.見"猶之"。
1.指侄子。
2.謂如同兒子。
3.侄女。
4.晩輩自稱。
1.尚;尚自。
1.由郵電局寄遞的包裹。。亦指裝著郵件的包裹。
1.邸報。
1.郵政。
1.郵政局的舊稱。
1.古代交通要道及其交叉處樹立的路標。
1.指清時郵傳部。
1.郵遞員的舊稱。
1.方言。即郵票。詳"郵票"。
1.運送郵件的車輛。
1.驛道,驛路。
1.傳舍,驛館。
2.借指驛丞﹑驛吏等人員。
1.清末官署名。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始設。管理交通﹑郵政,民國改為交通部。
1.海洋上定線﹑定期航行的大型客運輪船。因過去水運郵件總是委托這種大型快速客輪運載,故名。
1.郵政日戳的簡稱。是郵電局蓋在郵件上,注銷郵票并標明收發日期的戳子。
1.裝郵件的囊袋。
1.傳舍,驛站。
2.郵寄,由郵局遞送。
3.郵寄的書信。
1.投遞郵件的人員。
1.郵政﹑電信的并稱。
1.辦理郵政電信業務的機構。
1.郵電局或郵電支局的派出機構。一般規模較小,業務項目也少。參見"郵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