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蹛”。
2.
積聚;凝結;積壓。
1.出自《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
2.出自《思友人》詩情隨玄陰滯,心與回飆俱。
3.出自《乞制置三司條例》市之不售,貨之滯于民用,則吏為斂之,以待不時而買者。
3.
指積壓的事物。
1.出自《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那官人為官清正,單吃德化縣中一口水。又且聽訟明決,雪冤理滯,果然政簡刑清,民安盜息。
4.
靜止;停止。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
2.出自《鷦鷯賦》棲無所滯,游無所盤。
3.出自《續書譜》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少駐,駐則有力;轉欲不滯,滯則不遒。
5.
逗留;耽擱。
1.出自《藝文類聚》廓羈旅兮滯野都,愿御北風兮忽歸徂。
2.出自《送李秀才歸荊溪》詩楚王宮去陽臺近,莫倚風流滯少年。
3.出自《己酉正月三去祖國舍弟太素逾河送別愀然賦此》詩欲滯臨風棹,奄忽逝若飚。
4.出自《雜詩》吳會非我鄉,安能久留滯。
6.
久,長期。參見“滯積”。
1.出自《長安夜雨》詩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
2.出自《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況直眇小煩懣,酲??病酒之徒哉!
7.
局限;拘泥;固執。
1.出自《楚辭·漁父》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2.出自《檄吳將校部曲文》說誘甘言,懷寶小惠,泥滯茍且,沒而不覺。
3.出自《別爾贍書》故良知不滯於見聞,而亦不離於見聞。
8.
遲緩;遲鈍。
1.出自《為顧彥先贈婦》詩隆思辭心曲,沈歡滯不起。
2.出自《金史·宗尹傳》卿年少壯,而心力多滯。
3.出自《孟子·公孫丑下》三宿而后出書,是何濡滯也。
4.出自《夜》從她那動作的滯鈍以及步履的沉重,又見得她確實有點衰老了。
9.
滯澀,阻礙,不流暢。
1.出自《文選·宋玉〈高唐賦〉》九竅通郁,精神察滯。
2.出自《三國志·蜀志·李嚴傳》亮亦與達書曰:“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
3.出自《藝文類聚》眾法共通,無礙無滯。
4.出自《國老談苑》太宗一日寫書,筆滯,思欲滌硯中宿墨。
5.出自《題許明介〈急就帖〉》﹝舊傳淳化木本﹞為字重而不滯,與石刻異。
10.
指不舒展。
1.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及看公面上氣色有滯,當有憂虞。
11.
疑難,不易通曉。
1.出自《后漢書·儒林傳下·謝該》河東人樂詳條《左氏》疑滯數十事以問,該皆為通解之。
2.出自《魏書·李琰之傳》安豐王延明,博聞多識,每有疑滯,恒就琰之辨析,自以為不及也。
12.
指捍格不通。
1.出自《〈春秋谷梁傳解〉序》經以必當為理,夫至當無二,而三傳殊說,庸得不棄其所滯,擇善而從乎!
2.出自《高僧傳·譯經中·鳩摩羅什》自大法東被,始於漢明,涉歷魏晉,經論漸多,而支竺所出,多滯文格義。
13.
遺落,遺漏。
1.出自《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
2.出自《省試策問》昔常袞當國,雖盡公守法,而賢愚同滯,天下譏之。
14.
廢,廢置不用。
1.出自《國語·楚語下》夫民氣縱則底,底則滯,滯久而不振,生乃不殖。
2.出自《難宅無吉兇攝生論》今形象著明,有數者,猶尚滯之。
3.出自《文選·陸機〈文賦〉》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15.
指廢置不用的人。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逮鰥寡,振廢滯,匡乏困。
1.見"磕搭"。
1.舊時對小官的謔稱。小官上司多,見上司要磕頭行禮,故稱。
①形容人多而相擠相碰或東西多而人跟東西相擠相碰一大群人~地擠著看熱鬧。②指經常碰見、往來都住在一條街上,成天~的,低頭不見抬頭見。③比喻發生沖突;鬧矛盾老人家熱心腸,街坊四鄰有個~的事,他都出面調停。
1.猶言碰來碰去。謂到處都能碰到。
2.形容人多互相擠碰。
1.見"磕膝蓋"。
〈方〉(~兒)膝蓋。
1.方言。膝蓋。
1.雙膝跪下以額碰地出聲。表示惶恐﹑感激等心理狀態。
1.斗嘴;耍嘴皮子。
1.見"磕匝"。
1.亦作"磕帀"。
2.圍;環繞。
1.見"磕擦"。
1.方言。猶敲詐。
1.用兩塊瓢形的竹﹑木片占卜吉兇。俗稱篤笤。
1.碰撞;撞擊。
2.形容勞碌奔波。
1.見"磕額"。
1.見"蝌蚪"。
1.指古文字。借指古雅的書法。
1.即蝌蚪書。
蛙或蟾蜍的幼體,黑色,橢圓形,像小魚,有鰓和尾巴。生活在水中,用尾巴運動,逐漸發育生出后肢、前肢,尾巴逐漸變短而消失,最后變成蛙或蟾蜍。
1.古文字體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
1.見"蝌蚪文字"。
1.蝌蚪書。
1.見"蝌斗篆文"。
1.大醉貌。
2.輕率冒失。
1.光著身子。髁,通"裸"。
1.用以稱有殼的海貝。指蛤蜊。
2.用以稱有殼的海貝。指貽貝。通常指其肉﹐俗稱淡菜。
1.帶硬殼的果品。
1.亦作"殻殻"。
2.誠篤貌。
3.中空貌。
4.象聲詞。
〈方〉架子豬。
1.佛教語。指人的軀殼。
1.即架子豬。
1.猶殼族。
1.硬封面。
1.指貝類﹑介類等有殼動物。
1.咳嗽喘息。
1.孩兒。咳,通"孩"。
1.哆嗦,發抖。
1.久患咳嗽的人。
1.磕磕巴巴。形容聲音常常中斷,不流暢。
1.咳嗽病的一種。因氣逆而作咳。
1.分離聚合。
1.高峻深邃貌。
1.亦作"睽閑"。
2.離別;阻隔。
1.久別;遠別。
1.分離;離散。
1.乖異獨處。
1.反目;翻臉。
1.分離隔斷。
1.猶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