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放置;安置。
1.出自《詩·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2.出自《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銘》嗟咨夫人,孰與為儔?刻銘寘墓,以贊碩休。
3.出自《前鄉進士澤望黃君壙墓志銘》﹝澤望﹞十六歲補博士弟子員,為博庵黎公所識拔。又三年丙子,干所劉公以第一寘之。明年歲試復第一。
4.出自《新唐書?魏徵傳》帝美其書,錄寘內府。
2.
處置;處理。
1.出自《文選·曹植〈責躬詩〉》國有典刑,我削我黜。將寘於理,元兇是率。
2.出自《奏彈王源》宜寘以明科,黜之流伍,使已污之族,永愧於昔辰;方媾之黨,革心於來日。
3.出自《北夢瑣言》溫韜兇惡,凌掘西京陵寢,莊宗中興,不寘其罪。
4.出自《蚓庵瑣語》﹝縣庭﹞乃鞫得素所通奸道士數人,俱寘於法。
3.
遺留;施及。
1.出自《左傳·昭公八年》舜重之以明德,寘德於遂。
2.出自《陳書·宣帝紀》非貪四海之富,非念黃屋之尊,導仁壽以寘群生,寧勞役以奉諸己。
3.出自《夏縣知縣新城魯君墓志銘》美哉魯君!其行企規,其文蹈雅,卒寘德在夏,而土興其庭宇。其生也有令譽,其亡也有傳緒。
4.
棄置;放棄。
1.出自《詩·大雅·生民》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2.出自《左傳·哀公十七年》公親筮之,胥彌赦占之,曰:“不害。”與之邑,寘之而逃,奔宋。
3.出自《國語·楚語下》以小怨寘大德,吾不義也。
4.出自《聊齋志異·蘇仙》數月,竟舉一子,欲寘隘巷,女不忍也,藏諸櫝而養之。
5.
止息。
1.出自《顏氏家訓·誡兵》吾既羸薄,仰惟前代,故寘心於此,子孫志之。
2.出自《鐵圍山叢談》是時獨有一王海康趯者,頗能為流人調護,海上所無薪粲百物,海康輒津致之。又致諸家問,勤懇不少寘。
1.以不正當的手段競爭。
1.怪異特出。
〈書〉①奇異多變。②離奇古怪言語~。③詭詐為人~。
1.詐騙。
1.欺騙隱瞞。
1.虛夸失實。
1.奇特怪異的種類。
2.猶丑類﹐狡詐之徒。
1.奇異華麗。
1.謂水回旋撞擊。
2.怪異不合常情。
1.奇丑之人。
1.以虛偽﹑詭詐手段逃避應負擔的賦稅﹐謂之"詭漏"。
1.間道﹐捷徑。
1.變易﹑擾亂。
1.詭詐的計謀。
1.謬論﹐欺世之論。
1.用不正當手段落籍。
1.假冒。
1.變易﹔不同。
1.奇特的形貌。
1.奢華﹐不樸實。
1.隱秘。
1.謂奇謀妙計。
1.捏造假名﹔化名。
1.怪誕荒謬。
1.猶詭計。
1.詭詐而奸佞。
1.謂脫出籠頭。
1.見"詭辟"。
1.奇特怪異的品類。
1.欺詐。
1.欺詐竊奪。
1.矯情。
1.責求﹔需索。
1.猶奇特﹐奇麗特起。屈﹐通"崛"。
1.謂趨向相反﹐結果不同。
2.謂奔往不同的方向。
1.騰挪變化貌。
1.奇麗的景象。
1.謂怪異而質樸。
1.謂眾采紛呈。
1.詭秘的樣子。
1.猶虛構。
1.漢梁孝王門客公孫詭和羊勝的并稱。
1.辭意詭異﹑語調激切的詩。
1.違背時宜。
2.欺世。
1.欺詐之事。
1.欺瞞掩飾。
1.大不相同。
2.奇異﹐奇特。
1.詭譎欺詐的手法。
1.虛報數目。
1.辯說之辭。
2.虛妄之辭。
3.謊騙﹔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