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到;達到(完善、美好的境地)。
2.
動詞
〈書〉聚集;來到。
3.
名詞
(Zhēn)姓。
1.
到;達到。
1.出自《詩·邶風·泉水》遄臻于衛。
2.出自《抱樸子·審舉》唐虞所以能臻巍巍之功者,實賴股肱之良也。
3.出自《太原旅懷呈薛十八侍御齊十二奉禮》詩眼見寒序臻,坐送秋光除。
4.出自《警告全國父老書》內以鞏我邦家於金甌磐石之安,外之與世界各友邦共臻和平康泰之盛運。
2.
增加,加重。
1.出自《書·顧命》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病日臻。”
3.
一再;接連不斷。
1.出自《墨子·尚同中》飄風苦雨,薦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
4.
聚集。
1.出自《鹽鐵論·力耕》自京師東西南北,歷山川,經郡國,諸殷富大都,無非街衢五通,商賈之所臻,萬物之所殖者。
5.
盛;滿。
1.出自《南都賦》其水則開竇灑流,浸彼稻田;溝澮脈連,堤塍相輑;朝云不興,而潢潦獨臻。
6.
極;盡。
1.出自《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上古之畫,跡簡意澹而雅正,顧陸之流是也;中古之畫,細密精致而臻麗,展鄭之流是也。
2.出自《舊唐書·文苑傳下·王維》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於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云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
3.出自《藝苑卮言》七言律體,諸家所難,王維、李頎,頗臻其妙,即子美篇什雖眾,??焉自放矣。
7.
齊全,完備。
1.出自《桃花女》那任二公的女兒,性子好生利害,倘或禮物有些不臻,打將起來,我在后面好溜。
1.亦作"煙嶺"。
2.云煙繚繞的山嶺。
1.亦作"煙柳"。
2.煙霧籠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樹。
1.亦作"煙樓"。
2.聳立于煙云中之高樓。
3.煙囪。
1.煙霧露水。
1.白色駿馬。
1.搽臉的香粉﹐色白﹐故稱。
一種非油膩性的護膚化妝品。涂在皮膚上立即消失,類似雪花,故名。一般是硬脂酸和堿類溶液中和后生成的陰離子型乳化劑為基礎的油/水型乳化體。能使皮膚與外界干燥空氣隔離,調節皮膚表皮水分的揮發,從而保護皮膚,不致干燥、皸裂或粗糙。
1.即白銀。
1.見"雪花"。
1.喻月亮的光輝。
1.洗刷冤情而活人生命。
1.雪白的肌膚。
2.喻白色的花朵。
1.常年積雪的山地所產的一種雞。
1.雪亮的劍脊。
2.白色的屋脊。
1.雪凍結成的硬殼。
1.雪白的蠶繭。
1.昭雪冤情﹐減輕罪名。
1.極言其白﹐為雪所不及。
1.亦作"雪磵"。
2.積雪的山澗。
3.白色的澗水。
4.琴曲名。
1.見"雪澗"。
1.積雪覆蓋下的地窖。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區。
3.比喻水珠飛濺的水潭。
1.指嚴寒的地區。也說冰天雪窖。參見"雪窖"。
1.竹節。竹節處有白粉﹐故稱。
1.積雪的區域﹔亦指終年積雪之地。
2.比喻白色江面。
1.指白驢或白騾。
1.下雪時或雪后的自然景色。
1.名酒名。
1.詠雪的詩句。
1.雪中來客。
2.鷺鷥的代稱。
1.曾坑出產的名茶。
2.雪地中的洼陷處。
1.明亮。
1.白色浪花。
2.指鮮白的茶水。
3.揚起的積雪。
4.指雪浪石。
1.有隱形波紋的白色宣紙。
1.石名。因石上有浪花痕得名。宋蘇軾有《雪浪石》詩﹐題解引張蕓叟《畫墁集.蘇子瞻哀辭》"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1.積雪覆蓋著的山脊。
1.梨名。肉嫩白如雪﹐故稱。
2.爆仗名。
1.見"雪里蕻"。
1.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變種﹐葉子長圓形﹐有銳鋸齒及缺刻﹐花鮮黃色﹐種子褐色。雪天諸菜凍損﹐此菜獨青﹐故名。莖和葉子是普通的蔬菜﹐通常腌著吃。亦稱"雪里紅"。
1.指竹。
2.草名。生田埂間﹐無枝梗﹐葉鋪地生﹐雪天開小花﹐也叫過冬青。
1.見"雪中送炭"。
1.指急需之物。
1.洗雪審理。
1.雪珠兒。
1.紙的一種。一面光滑﹐常用來做信箋﹑寫公文﹑印招貼傳單等。
1.即雪蓮花。
1.草本植物﹐葉子長橢圓形﹐花深紅色﹐花瓣薄而狹長。生長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地高山中。花可以入藥﹐有滋補﹑調經等作用。文學上作為英勇頑強的象征。
1.潔白的絹帛。
2.比喻明潔的水流。語本南朝齊謝杋《晩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1.白色魚鱗。借指魚。
1.積雪的山嶺。
2.佛教圣地或僧侶住地。
3.即今四川岷山。
4.比喻巨浪。
1.佛經中雪山大力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