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軀體糜爛。麋,通"糜"。
1.有節(jié)奏地鳴叫。
1.鳥叫。語本《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其鳴嚶嚶。"
1.《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后以"鳴于喬木"比喻仕進達于高位。
又稱南猿”。上新世至更新世中期一類形態(tài)接近猿類的早期人科化石。1924年首先在南非發(fā)現(xiàn)一頭骨化石。從化石推斷,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
①指非洲南部地區(qū)。通常包括馬拉維、贊比亞、博茨瓦納、斯威士蘭、萊索托、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安哥拉、科摩羅、津巴布韋、南非、納米比亞、留尼汪島、圣赫勒拿島和阿森松島等。②南非國家。臨大西洋和印度洋。面積1221萬平方千米。人口43594萬(1995年)。首都比勒陀利亞。地形以高原為主。屬亞熱帶氣候。非洲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國家。世界大礦業(yè)國之一。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金剛石、鈾、煤炭、鉑、錳、釩、鉻出口量也大。主要農產品有玉米、小麥、高粱、棉花等。羊毛和魚類制品產量居世界前列。
1.從南向北刮的風。
2.古代樂曲名。相傳為虞舜所作。
3.南方的樂曲。
4.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借指古代淳樸的詩風。
5.指南朝詩的風格。 6.南方的風氣。 7.男風;男色。
1.古代樂曲名。
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有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三字或二十六字,押平聲韻。雙調五十二字,有平聲韻和仄聲韻兩體。唐代另有《南歌子詞》,單調,二十字,押平聲韻,即五言絕句。
1.指清末活動于南方的革命黨。
1.戰(zhàn)國時楚國隱士。
2.復姓。戰(zhàn)國有南公揭。見《史記.秦本紀》。
1.西周初期青銅器。清道光年間在陜西省岐山禮村出土,為南公之孫盂所造,故稱。或稱"盂鼎"。詳"盂鼎"。
散曲選集。明代陳所聞編。六卷。與《北宮詞紀》合稱《南北宮詞紀》。保存了部分不常見的明人散曲。
1.見"南省舍人"。
1.南瓜的子。可炒食,也做藥用。
1.南方的關塞。
2.明謂海西女真哈達部。該部分布在今遼寧開原南哈達河畔,因靠近明當時所設馬市廣順關(俗稱南關),故有此稱。
1.南方籍的官。
2.南方的官吏。
1.南邊的客舍。泛指接待賓客的處所。
2.南邊的官舍;南邊的屋舍。
3.按江南風味做飯菜的飯館。
1.南面的外城。
2.指南郭子綦。
3.指南郭處士。
4.復姓。春秋有南郭偃。見《左傳.宣公十七年》。
1.《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后用以比喻無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的人。參見"濫竽充數(shù)"。
1.即南郭處士。常比喻無其才而居其位的人。
1.古指江漢一帶的諸侯國。
2.泛指我國南方。
3.指南方國家。
4.南國社的省稱。
1.文學藝術團體。成立于1927年。田漢創(chuàng)辦。社內分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五部,但以戲劇活動為主。1930年因參加左翼戲劇活動被國民黨查封。
1.周時諸侯國名。本封于西虢,在陜西。平王東遷,徙于上陽,改稱南虢。故城在今河南省陜縣東南。
太平洋西部邊緣海。在中國和中南半島、馬來群島之間。經(jīng)一系列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為兩大洋間交通要道。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達5559米。珊瑚島、礁林立。有珠江、紅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注入。底富藏石油。
1.南方之神。廟在廣東省廣州市東南。
在加拿大紐芬蘭省北部。考古學家在此發(fā)現(xiàn)11世紀古挪威人遺址,證明北歐人比哥倫布早400年到達美洲。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之一。
1.即南苑。
1.五代十國之一。梁太祖時,封劉隱為南平王,又進封南海王。隱死,弟龑(yǎn)稱帝,國號大越◇改稱漢,是為南漢。有今廣東及廣西的南部◇滅于宋。共歷四主,六十八年(公元904-971)。
1.語本《淮南子.齊俗訓》"胡人便于馬,越人便于舟。"后因以"南航北騎"形容乘舟騎馬,南北奔走。
1.橋名。即朱雀桁。在南京市南秦淮河上。三國吳名南津橋,因在朱雀門南,也叫朱雀橋。又因在臺城南,也叫南桁。
1.即南董。
1.樂器名→琴的一種,即二胡。因原先流行在南方,故稱。參見"二胡"。
1.一名鴛鴦湖。在浙江省嘉興縣城東南〓中有煙雨樓,為當?shù)孛麆佟?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滬遷此繼續(xù)舉行。
1.即南門。
1.《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昭信謂去(劉越孫劉去)曰'前畫工畫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數(shù)出入南戶窺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稱女子偷看男子。
1.《南華真經(jīng)》的省稱。即《莊子》的別名。
2.南華真人的省稱,即莊子。
3.華南,南中國。
1.見"南華真人"。
1.指莊周的蝴蝶夢。莊周,后世別稱南華真人。典出《莊子.齊物論》。
1.畫派之一,亦稱"南宗畫",對"北宗畫"而言。明代畫家董其昌倡山水畫"南北宗"之說,本于禪宗分"南頓"﹑"北漸"之義。"南宗畫"即文人畫。
1.泛指淮水流域。
1.指南方荒涼遙遠的地方。
1.南方所產的貨物。與"北貨"相對◇多特指南方所產的食物。
1.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為踵,二星為舌。踵窄舌寬。夏秋之間見于南方,故稱。古人觀星象而附會人事,認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讒佞。典出《詩.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鄭玄箋"箕星哆然,踵狹而舌廣。今讒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猶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
1.箕宿和斗宿。箕宿四星,形似簸箕;斗宿六星,形似古代盛酒的斗。當箕斗并在南方時,箕在南而斗在北,因稱南箕北斗。《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后即用以比喻有名無實。
1.南方邊遠地區(qū)。
2.京城的南郊。
3.猶南都。唐肅宗時指江陵,明代指南京。
1.南方極遠之地。
2.星名。即南極老人星。
3.到南方極遠之地。
4.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渾天說認為,天是一整個圓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雞蛋黃在雞蛋內部一樣。就觀察的星象范圍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謂之"南極"。近南極的星中原地區(qū)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極"指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
南極圈以南的地區(qū)。包括南極大陸絕大部分區(qū)域和附近的島嶼,以及南大洋的浮冰區(qū)與無冰海區(qū)。
1.見"南極老人"。
1.神話故事中的仙人。
2.菊花名。參閱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
1.《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鄭玄箋"江也,漢也,南國之大水,紀理眾川,使不壅滯;喻吳楚之君能長理旁側小國,使得其所。"后因以指南方。
2.即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