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縫制衣物時引線用的工具,細長,一頭有尖,一頭有孔或鉤,多用金屬制成,也指編織衣物用的細長形工具。
2.
名詞
細長像針的東西。
3.
名詞
注射用的藥物。
4.
名詞
中醫刺穴位用的特制的金屬針。
5.
名詞
中醫用特制的金屬針扎入患者穴位給患者治病。
6.
名詞
(Zhēn)姓。
1.
亦作“鍼”。
2.
針狀物。
1.出自《晉書·顧愷之傳》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于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
2.出自《上清帝第六書》夫國之有是,猶船之有舵,方之有針。
3.出自又如:松針、別針、秒針。
3.
特指中醫用以刺穴位以治病之針狀器械。參見“針石”。
1.出自《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在肌膚,針石之所及。
2.出自《抱樸子·廣譬》和鵲雖不長生,而針石不可謂非濟命之器也。
3.出自《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湯沐具而蟣虱相吊,針石熾而癰疽立潰。
4.出自《吳原博修撰醫俗亭》詩托君多病軀,借此針石手。
4.
用針或針狀物刺。
1.出自《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笞問昭平,不服,以鐵針針之,強服。
2.出自《唐語林·補遺二》元和中,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官司針其項,又以枷擊守獄者。
3.出自《潘先生在難中》蚊蟲突然一針,痛得直跳起來。
5.
特指中醫以針刺穴位以治療。
1.出自《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
2.出自《閉門》詩骨冷欲針先覺痛,肉頑頻灸不成瘡。
3.出自《紅樓夢》不用針心,只針肋條就是了。
6.
引申為治療。
1.出自《文心雕龍·養氣》逍遙以針勞,談笑以藥倦。
2.出自《新唐書·蕭瑀傳》嘗以劉孝標《辯命論》詭悖不經,乃著論非之……通儒柳顧言、諸葛潁嘆曰:“是足針孝標膏肓矣。”
7.
規勸;譏刺。
1.出自《桐花》詩非琴獨能爾,事有諭因針。
2.出自《客座贅語·詮俗》刺人之隱失曰“針”。
8.
針劑,注射用的藥物。
1.出自《人到中年》我們知道你工作很忙,沒敢告訴你,帶她去看了急診,打了針。
9.
縫紉或縫合用的工具,細長而小,一頭尖銳,另一頭有眼用以引線。
1.出自《左傳·成公二年》以執斲、執針、織纴皆百人,公衡為質,以請盟。
2.出自《對燭賦》燈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針覺最難。
3.出自《智囊補·察智·得情》有賣針賣糖二老姥共爭團絲。
4.出自《故土》當縫好最后一針時,天色已經微明。
1.指霜。霜為白色結晶﹐故稱。
1.指秋熟的莊稼。
1.御史臺的別稱。御史職司彈劾﹐為風霜之任﹐故稱。
1.猶素湍。水質碧清的池塘。
1.即糖。糖為甘蔗汁或甜菜汁熬制后所成的結晶物﹐故稱。
1.如雪的波濤。
1.亦作"霜蹏"。
2.即馬蹄。語本《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
1.見"霜蹄"。
1.深秋的天空。
2.深秋天氣。
1.寒冬時樹木的枝條。
2.竹管。
3.方言。冰棍兒。
1.披垂的白發。
1.肅穆的殿廷。
1.日月光照下的庭院。
2.秋天的庭院。
1.即梧桐。梧桐皮白﹐故稱。
1.白兔。
2.指用兔毫制成的筆。
1.霜夜的擊柝聲。
1.覆霜的屋瓦。
1.潔白精致的細絹。
2.借指潔白精致的細絹制品。
1.指晩秋。
1.寒霜肅殺的威力。
2.嚴威。
1.白色的紋理。
1.寒鴉。
1.指磧鹵之地。
1.指寒夜。
1.亦作"霜溪"。
2.寒溪﹐清冷的溪流。
1.劍匣。語本《西京雜記》卷一﹕"高祖斬白蛇劍﹐劍上有七采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劍在室中﹐光景猶照于外﹐與挺劍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開匣拔鞘﹐輒有風氣﹐光彩射人。"
1.指秈米。其色雪白如霜﹐故稱。
1.潔白明亮貌。
1.指御史臺。
2.借指執法嚴刻峻厲。
1.霜和霰。
2.喻惡勢力。
3.喻嚴峻的刑法。
1.白綾。亦指畫在白色綾子上的真容。
1.霜晨。有霜的早晨。
1.即竹。
1.像霜一樣皎潔明亮。
1.經霜的薤。指白薤。
1.結霜時節的蟹。霜后的螃蟹肥美﹐故稱。
1.堅貞不移的志節。多指婦女不更二夫﹑臣子不事二主之志。
1.霜期來臨的消息。
2.霜期。
1.謂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勞苦。
1.剛磨礪的鋒利的刀。
1.指晩秋季節。
1.白棉絮。
1.即今之蔓菁菜。霜后味尤甘美﹐故稱。
1.霜和雪。
2.謂經受霜雪。
3.喻高潔的情操。
4.喻指雪亮的劍光。
5.指寒光閃爍的刀劍。 6.喻指白發。 7.喻冷峻的面部表情。 8.喻陰冷的環境﹐嚴酷的遭遇。
1.即霜信。霜期來臨的消息。
1.即烏鴉。烏鴉兇猛貪殘﹐故稱。
1.潔白的牙齒。
1.峻峭的山崖。
2.蓋上白雪的山崖。
1.見"霜煙"。
1.潔白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