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棉絮。
1.布依族的舊稱。
1.沖淡。謂平和淡薄。衶,通"沖"。
1.指重霄,天的高處。
2.濃霧。
1.偏愛;厚愛。
1.幽深的牢獄。
1.嚴厲追查。
2.指重大的案件。
1.猶再拜。
1.謂書籍重新出版。指書籍從第二版起的各版次。
1.嚴厲處罰。
1.反芻動物的胃的第三部分,容積比蜂巢胃略大,內壁有書頁狀的褶。反芻后的食物進入重瓣胃繼續加以磨細。
1.以根本大事為重。常指重視農田之事。
1.猶重本抑末。
1.中國歷史上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或輕視工商業的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戰國時李悝﹑商鞅和韓非等認為農業是人民衣食和富國強兵的源泉,因而把農業稱為"本",把工商業稱為"末",認為重農必須抑商和禁末,以保證農業部門的勞動力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些對鞏固封建制度起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極作用日益增加。南宋以后,反對抑商的人也漸多。到了近代,反對抑商又包含有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的新內容。
1.沉重而龐大。
1.謂從嚴議罪,從重擬刑。
1.特指墓葬節儉不被發掘。重在葬而得安,故稱。
1.幽深的牢獄。
1.極刑;死罪。
1.深綠色。
2.宋代敘州(故治為今四川省宜賓縣)酒名。
1.復壁。即夾墻。
2.指城墻。
1.杠桿的重點和支點間的距離。
1.古臺名。
1.亦作"重橑"。
2.猶復屋。
1.指高祖﹑曾祖以來的中表親。一說兩重表親。唐杜甫有《送重表侄王硃評事使南?!吩姟3鹫做椬?重表,蓋有兩重表親也。"
1.指厚的冰層。
1.指力量雄厚的軍隊。
1.猶大權。
1.兩件或兩件以上的綢衣。
1.重值的錢幣。
1.猶大才。
1.謂看重財利而輕視道義。
1.亦作"重彩"。亦作"重彩"。
2.指多種顏色的華美衣服。
1.見"重采"。
1.受重傷的士兵。
1.猶重霄。指天。
1.見"重溫舊業"。
1.在同一塊田地上連續栽種同一作物。也叫連作﹑連茬。
1.漢代天文學家測量太陽高﹑遠的方法。魏晉時劉徽著文講述這一方法,也以"重差"作篇名,附于所注《九章算術》后。唐代改名為《海島算經》。
1.聲樂演唱形式之一。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歌曲。按人數多少,可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聲樂演唱形式之一。指兩個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按聲部或人數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
1.裝載衣食用具的車子。
2.指古代運輸輜重的兵車,以別于輕車。
1.猶權臣。
2.國家倚重的﹑有崇高聲望的大臣。
1.再陳說,重復敘述。
1.崇高的聲譽。
1.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城市。
1.斤兩大的秤。
2.清光緒三十四年所定之衡器,專以稱量重物。
1.指衣被多重緣飾,中心如池。
1.遲鈍;遲緩;很不敏捷。
1.厚被子。
1.重大的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