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色的紋理。
1.人的形體與影子。
2.影蹤;跡象。
1.形容關系親密﹐難以分離。
1.形容孤單無依。
1.同"形影相吊"。
1.同"形影相依"。
1.同"形影相吊"。
2.同"形影不離"。
1.謂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
2.形容孤單無依。
3.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1.同"形影相吊"。
1.謂孤身獨處。
1.具體應用。
1.指有形之物。
1.即阿魏(源于吐火羅語ankwa)。一種可起解毒﹑通經﹑祛痰等作用的藥用植物。
1.用表情手勢代替言語來達意。
1.指軍事布局上的聲援﹑呼應。
1.謂承載萬物。
1.猶言客氣﹑拘泥。
1.征兆;形跡。
2.指具有種種表象的物質世界。
1.征兆。
1.以物抵押貸款的文券。
1.謂職位空缺待補。
1.無所依傍貌;空虛貌。
1.懸空繚繞。
1.喻指檐下垂冰。
1.我國傳統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特點是屋面兩側伸出山墻之外。也稱挑山。
出賞錢征招人做某事懸賞捉拿。
1.遠征的孤軍。
1.傳說古代紀昌學射于飛衛,飛衛叫他學目不轉瞬。紀昌歸而臥于其妻織機之下,凝視織機轉動而目不動。兩年以后,飛衛又叫他練目力,要做到視小如大,視隱如顯。紀昌乃以牛毛系一虱于南窗,日夜注視,三年之后,目視虱大如車輪,視他物如丘山,于是引弓射虱,矢貫虱心而懸毛不絕。見《列子.湯問》◇以"懸虱"為學藝專精之典。
1.藥名。為絡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絡石》。
2.藥名。生于冢中。
3.古時防守之具。
4.巖洞中倒掛之石。一般稱為石鐘乳。
5.見"懸石程書"。
1.《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漢書.刑法志》"至于秦始皇……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顏師古注引服虔曰"縣,稱也。石,百二十斤。始皇省讀文書,日以百二十斤為程。"言秦始皇每日處理一石重的公文◇以"懸石程書"形容勤于政事。
1.深切認識。
1.猶懸弧。
1.猶垂示。
1.寫字時手腕懸空,不著幾案。
1.猶孤守。
1.亦作"懸頭"。
2.謂殺人后掛頭示眾。
1.猶言懸門抉目。
1.張掛書信。
2.猶懸法。
差距很大貧富懸殊。
1.古代一種食品。
1.形容衣衫破爛。衰,"蓑"的本字。草編的雨衣。
1.瀑布。
2.浮水。
1.古稱女子誕生。帨,古代女子常用的佩巾。語本《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女子設帨于門右。"
1.靠一根絲吊著。多比喻極危殆。
1.揣想。
2.掛念,想念。
1.掛起農具。謂停止耕作,荒廢農事。
1.掛著的白綢子。比喻瀑布。
1.預料,估計。
又稱吊橋”。用懸掛的鋼纜索或鐵鏈作為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的橋梁。由橋臺(橋墩)、塔架、纜索、吊桿(索)、主梁和錨碇組成。纜索繞過橋臺上的塔頂,錨固于兩端橋臺或直接錨固于兩岸巖石中。橋面用吊桿(索)掛在纜索上。用于特大跨度的橋梁,以跨越大河、山谷、港灣和海峽。
1.《后漢書.徐穡傳》"蕃(陳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后以"懸榻"喻禮待賢士。
1.佛教講經者于講經前先概述篇章要義,稱懸談。
2.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