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為了要見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覓取;尋求。
2.
動詞
退還超過應收的部分(的錢款)。
3.
動詞
把不足的部分補足。
4.
名詞
(Zhǎo)姓。
1.
尋覓。
1.出自《宛署雜記·民風二》尋取曰找。
2.出自《紅樓夢》這可丟了!往那里找去?
3.出自《黑白李》過了有十天吧,黑李找我來了。
2.
退有余,補不足。
1.出自《俗書刊誤·俗用雜字》補其不足之數曰找。
2.出自《西游記》前者領銀二十兩,仍欠五兩。這個就是客人,跟來找銀子的。
3.出自《紅樓夢》等不夠了,我再找給你。
4.出自《兒女英雄傳》非這番找足前文,不成文章片段。
3.
謂割(首);斬(首)。
1.出自《封神演義》鄧九公乃久經戰場上將,馬方那里是他的對手,正戰間……被鄧公找了首級,掌得勝鼓回營,來見黃飛虎,將馬方首級獻上。
2.出自《禪真逸史》杜伏威槍尖早到額前,葉榮躲閃不及,面中一槍,倒撞馬下。杜伏威找了首級,驅嘍羅四下里搜殺官兵。
3.出自《雙鳳奇緣》李廣急急用刀找取首級,帶回關門,也算代媳婦報了仇,滿心大喜。
水猛烈翻騰上涌的樣子洶涌澎湃|洶涌的波濤|驚濤洶涌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
1.波浪翻騰,互相撞擊。亦比喻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1.亦作"洶涌澎湃"。
2.巨浪翻滾,互相撞擊。亦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1.同"洶涌彭湃"。
1.驚駭。
1.紛擾驚懼。
1.喧擾貌。
1.猶懷抱﹐心胸。
1.胸與背。亦借指要害。
1.中醫病名。胸部悶痛。
1.泛指人的胸部或動物前肢和軀干相連的部分。
1.胸中藏著。指有某種才能。
1.猶臆斷。
1.婦女束在胸前的披肩﹐形如馬甲﹐可內可外。
1.古代婦女束在胸部的帶子。
1.胸懷膽識。
1.胸懷與氣度。
1.猶胸懷﹐心胸。
1.胸部;胸膛。
1.胸部與腹部。亦以指心腹。
2.比喻要害之處或中間部分。
3.猶胸襟。
1.猶肝膽。真誠的心。
1.見"胸膈"。
1.亦作"胸鬲"。泛指胸腹。膈﹐膈膜。
2.猶胸懷﹑胸臆。
1.人或高級動物胸腔前面正中央的一根劍形的骨頭﹐兩側與肋骨相連。
裝飾于胸部的花形飾物。有真花和人造花兩種。根據服裝的造型,裝飾在適當部位,以提高服裝品位,改變整體服裝效果。
1.見"胸襟"。
1.猶言思想境界。
1.猶心坎。
1.指胸骨下端周圍的部分。
1.胸部的骨質支架。指胸腔。
1.胸中羅列著。指有廣博的知識﹑才能或遠大的理想﹑抱負。
1.胸悶。
1.也稱肋膜炎。胸膜發炎的病﹐由外傷或胸膜受細菌感染引起﹐癥狀是胸部疼痛﹐呼吸困難。
人體中位于頸部以下、肋骨內的體腔。由十二對肋骨、脊柱胸段和胸骨等圍成,內有心、肺、氣管和出入心臟的大血管,下有隔肌與腹腔分開。
1.為了便于射擊和減少敵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損害﹐在掩體前面和戰壕邊沿用土堆砌起來的矮墻。
1.胸中的情懷。
1.謂兩人迎面相撞。
1.胸部;胸腔。
1.謂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1.《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后以"胸無城府"喻指為人胸懷坦蕩﹐不用心機。
1.胸中無一點墨水。形容文化水平很低﹐毫無學問。
1.謂胸懷坦蕩﹐沒有成見。
1.亦作"胸脅"。
2.胸膛至腋下。亦謂近旁﹐近側。
1.猶言內心;胸懷和氣度。
2.借喻要害之地。
1.雪白的胸脯。倒文。多見于五代詞。
1.胸前與腋下。泛指胸部。
1.貼身的內衣。
胸懷;心中其說不襲陳言,發自胸臆。也指心里的話或想法直抒胸臆|異縣逢舊友,初欣寫胸臆。
1.即胸膛。
1.謂胸有已成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