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水量增加,水面高起來。
2.
動詞
(物價)升高(跟“跌”相對)。
1.
亦作“涱”。
2.
水上升。
1.出自《江漲》詩江漲柴門外,兒童報急流。
2.出自《祥云》詩冰入春風漲御溝,上林花氣欲飛浮。
3.出自《雷雨》外面的河漲了水。
3.
增長;積聚。
1.出自《山居賦》昆漲緬曠。
2.出自《水經注·汝水》夾岸沙漲若雪,因以取名。
3.出自《次韻致遠木人》迷子山前漲一洲,木人圖志失編收。
4.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時價不對,我可以等到漲了價時再賣呢。
5.出自《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暖風吹,笑紋漲,漲在嬰兒臉兒上,漲在海洋水面上。
4.
指上漲的水流。
1.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六·江河之異》又順天府東安縣河水暴漲,居人見水中有物如蛟龍,而目赤色,后有白馬隨之,目亦赤,隨漲徐去。
5.
大水貌。
1.出自《文選·郭璞〈江賦〉》鼓帆迅越,?漲截泂。
2.出自《和梅圣俞雪中同虛白上人見訪》早煙春意遠,春漲岸痕深。
1.亦作"佉樓"。
2.佉盧虱咤的省稱。
3.借指橫行書寫的文字。
1.亦作"佉盧虱咤"。
2.譯作"佉路瑟咤"。梵語的音譯,佛教傳說中的人物,曾創制橫書左行的古印度文字。
1.古代印度的一種文字♂書左行。公元前三世紀到公元四﹑五世紀盛行于印度半島西北部,后因受梵書排擠逐漸絕跡。我國古代在新疆的于闐鄯善一帶也曾使用。佛教傳說為佉盧虱咤所創。
1.佉盧虱咤的別譯。
1.古西域國名。即疏勒。
1.崎嶇。道路險阻不平。
1.亦作"嶇"。
2.形容山勢峻險。
3.謂道路險阻不平。
1.嶇崎,道路險阻不平。
1.見"嶇崯"。
1.亦作"嶇崟"。
2.形容山勢險峻。
1.見"嶇嵚"。
1.謂某種主張無法實行。
1.困乏。語本《漢書.揚雄傳下》﹕"展民之所詘﹐振民之所乏"。
1.謂放寬刑法。
1.屈服。
1.黜退奸佞。
1.屈己下人﹐降心相從。
1.謂謙卑退讓﹐屈己下人。
1.謂使強敵屈服。
1.屈曲。
1.謂使人屈服。
1.屈辱容忍。
1.屈曲柔弱。
1.委屈和恥辱。
1.彎曲和伸展。
2.喻控制和縱放。
1.屈曲和伸直。泛指舉止﹑舉動。
2.指隨時代與情勢的變化而或進或退﹐或動或止。
1.即屈勝梯。古代守城戰具。
1.彎曲肢體。謂被繩索枷鎖。
2.屈身拜伏。
1.下跪。喻歸順﹑投降。
1.同"屈伸"。
2.彎曲和伸直。
3.指進退﹑出處隨時﹑勢而變化。
1.彎腰曲膝。
1.猶壓抑。
1.違背本意而妥協遷就。
1.徒冠去纓﹐抭衽短衣。謂罪人之服飾。
1.謂被黜退而窘困。
1.屈曲。
2.壓抑。
1.降低身分﹐屈己下人。
2.彎著指頭計算。
1.謂曲意遷就。
1.策馬奔馳。
1.見"驅逼"。
1.驅逐擯棄。
1.驅遣軍隊。
1.驅除疾病。
1.驅迫殘殺。
驅使;命令做某事將士供驅策|驅策之下,諸事井井進行。
1.趕車;駕駛車輛。
1.謂車馬奔馳揚起塵土。喻急馳。
1.猶驅趕。
1.亦作"?騁"。
2.猶馳騁。追逐奔馳。
1.策馬快跑。
2.喻奔走效力。
3.指辛苦;勤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