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美玉。
2.
〈書〉玉的光彩;多比喻人的優點。
3.
名詞
(Yú)姓。
1.
美玉。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2.出自《山海經·西山經》羭山神也……瘞用百瑜。
3.出自《楚辭·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2.
玉的光彩。比喻優點。
1.出自《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2.出自《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玉以瑜潤,隨以光融。
3.出自《香雪海·懷傅雷》這些意見,當然難免瑕瑜互見。
3.
見“瑜伽”。梵語。相應之意。
1.出自《瑜伽焰口施食要集》瑜伽,竺國語,此翻相應,密部之總名也。約而言之,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專觀想,身與口協,口與意符,意與身會,三業相應,故曰瑜伽。
2.出自《醋葫蘆》種種罪果,俱蒙阿難尊者,將各項梵語,真言、經文、書卷,設為懺誨之科,演作瑜珈之教。
3.出自《文化三書·十字街頭象牙塔》不過有些好像是鍛煉身體和精神的方法,有系統理論解說傳了下來,稱為“瑜伽”。
4.
形容美好。
1.出自《漢書·禮樂志》象載瑜,白集西。
1.官府給予糧食。
1.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
1.承受火的鍛煉。
1.謂俸給及借貸。
1.泛指糧餉。
1.亦作"稟見"。
2.謂晉謁在上者。
1.亦作"稟懼"。
2.敬慎戒懼。
1.亦作"稟控"。
2.指向上控告。
1.供給糧食。
1.谷倉的谷物。
1.秉受靈秀之氣。
1.亦作"稟令"。
2.猶受命。
1.亦作"稟履"。
2.謂天生的舉止。
1.亦作"稟明"。
2.向尊上說明情況。
1.奉行命令;接受命令。
2.指受之于天的命運或體性。
1.亦作"稟氣"。
2.天賦的氣性。
1.亦作"稟墻"。
2.衙門前的照墻。
1.亦作"稟請"。
2.向上請求。
1.謂以公糧賑濟百姓。
1.猶受生。
2.稟性。
1.亦作"稟圣"。
2.舊謂天賦圣明。
1.猶給予。
1.謂官家給食。
1.亦作"稟受"。
2.猶承受。舊常指受于自然的體性或氣質。
1.給予。
1.亦作"稟朔"。
2.奉行正朔。喻臣服。
1.舊時指向衙門控告。
1.亦作"稟筭"。
2.猶運籌。
1.衙門里所設的公堂。
1.亦作"稟體"。
2.指天賦的體質。
1.亦作"稟帖"。
2.舊時民眾或下級呈官府的文書。
1.稟告官府﹐請求開脫。
1.亦作"稟畏"。
2.猶敬畏。
1.謂得知下級報告。
1.向尊長詢問事情。
1.亦作"稟餼"。
2.指祿米。
1.向尊長道謝。
1.亦作"稟形"。
2.謂天賦的形貌。
1.天生秀麗。
1.見"稟恤"。
1.猶受學。
1.猶敬仰。謂敬奉仰從。
1.亦作"稟議"。
2.下屬就上官提出的議案發表意見或建議。
1.猶承應;遵從。
1.糧倉。稟﹐有屋的倉;庾﹐露天無屋的倉。
1.亦作"稟知"。
2.謂將事情或情況告知尊長。
1.天性真摯。
1.指天賦的資質。
1.猶稟姿。
1.向帝王陳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