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淤積。
2.
動詞
淤積起來的。
3.
名詞
河溝中沉積的泥沙。
4.
動詞
同“瘀”。
5.
動詞
〈方〉液體沸騰溢出。
1.
水中沉淀的泥沙。
1.出自《漢書·溝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時也,故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
2.出自《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下視官爵如泥淤,嗟我何為久踟躕。
2.
泥沙沖積成的地帶。
1.出自《上林賦》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
2.出自《河復》詩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3.
將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引申為郁結。參見“淤田”。
1.出自《敵后武工隊》從大娘過于激動的表情上看,她是積淤了天大的委屈,忍受了難訴的痛苦。
4.
滯塞,不流通。參見“淤血”、“淤洳”。
1.出自《紅樓夢》晚上把這藥用酒研開,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熱毒散開,就好了。
2.出自《泥涂嘆》詩前途更淤洳,欲鏟無巨鐵。
3.出自《佛本行集經》從其胎內,安庠徐起。身體鮮浄,不為種種涕唾痰屎尿淤血之所穢污。
5.
方言。溢出。
1.出自《人民日報》鍋也冒白泡,米湯淤了一鍋臺。
6.
污濁。參見“淤黑”。
1.出自《玉篇·水部》淤,濁也。
2.出自《毛主席指示我們過草地》草叢里河溝交錯,積水泛濫,水呈淤黑色,散發出腐臭的氣息。
1.用荊竹編的車;柴車。
同‘篳路藍縷’。
1.用竹荊編織的門。常指房屋簡陋破舊。
1.同"篳門圭竇"。
2.編竹為門,穿墻作窗。指貧窮人所居之處。
1.指貧苦人家所居之處。
1.猶比比。眾多貌。
1.皇宮前夾殿陛而立的警衛士兵。
1.漢時武官名。屬虎賁﹐墨綬銅印﹐朝會時立殿中宿衛。
1.指皇帝宮殿前雕有螭形的臺階。
1.指朝官離開朝廷﹐上殿辭別皇帝。
2.面見皇帝辭官。
1.殿階。
1.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詢。
1.謂在殿階下山呼萬歲以示申賀。
1.即行馬。
1.臺階﹐階級。
2.地位﹔等級。
1.謂持戟侍衛于殿階兩側。
1.謂臣下謁見皇帝。
1.宮殿臺階兩旁的欄桿。
1.即陛級。
1.語本《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后因以"陛廉"指朝廷。
1.古代皇宮前衛戍人員。
1.指榮升京官。
1.謂執榡侍衛陛側。亦指執榡立于陛側的侍衛。
2.護衛。
1.執榡立于殿陛兩側的侍衛。
1.帝王御前護衛的士兵。
2.在宮禁中宿衛。
對君主的尊稱。
1.執兵杖侍立于陛側的警衛。
1.謂據勢要之地而控制。
1.在殿廷上向皇帝當面進言。
1.御座。
喪命(含貶義)。
1.殺死﹑殺傷。
1.仆倒而死。
傳說中的野獸名。為龍所生,形狀如虎,有威力。常于牢獄之門繪其形,故又代稱牢獄。
1.獄門。
1.牢獄。
1.牢獄。
1.惡視貌。
1.指女奴。
1.婢女。
舊時有錢人家雇用的女孩子。
1.謂男女奴仆。
1.妾與使女。
1.即妾魚。今名鳑魮鯽。
1.婢妾;使女。
1.謂卑躬屈膝諂媚奉承的奴才相。
1.魚名。鰈魚目。分布于沿海。身體扁平,吸著力強,貼在海底,以沙中的小蝦﹑螃蟹﹑小魚為食。
1.與婢私通的人。
1.猶婢妾。
1.即妾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