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特異的;突出的。
2.
副詞
尤其,更,格外。
3.
名詞
(Yóu)姓。
4.
名詞
過失。
5.
動詞
歸咎;怨恨。
1.
“怣”的今字。亦作“蚘”。亦作“訧”。
2.
責備;怪罪。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尹固之復也,有婦人遇之周郊,尤之曰:“處則勸人為禍,行則數日而反,是夫也,其過三歲乎?”
2.出自《報任安書》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
3.出自《苦婦詞》氣噦不發聲,背頭血涓涓,有時強為言,祇是尤青天。
4.出自《感事》詩人不知予我不尤,濯纓何必揀清流。
5.出自《聊齋志異·績女》罪不盡在汝。我偶墮情障,以色身示人,遂被淫詞污褻,此皆自取,于汝何尤。
3.
最優異。亦指最優異的人或物。
1.出自《莊子·徐無鬼》南伯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顏成子入見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2.出自《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詩神與公忠節,天生將相儔。青云本自負,赤縣獨推尤。
3.出自《宴游西郊詩》序舉其尤者,他可知矣。
4.出自《書信集·致鄭振鐸》因思倘有人自備佳紙,向各紙鋪擇尤(對于各派)各印數十至一百幅……亦中國木刻史上之一大紀念耳。
4.
最惡劣。亦指最惡劣的人物。
1.出自《新唐書·李絳傳》比諫官多朋黨,論奏不實,皆陷謗訕,欲黜其尤者,若何?
2.出自《諧史》一日伯簡與其徒會飲呼蒲,楊忠挺刃而前,執其尤者,挨首頓之地。
3.出自《池北偶談·談獻二·張商英》宋張商英反復狙詐,小人之尤。
5.
尤其;格外。
1.出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2.出自《醉翁亭記》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3.出自《甌北詩話·杜牧詩》以綠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見,而詞語蘊借,不顯露譏訕,尤得風人之旨耳。
4.出自《行路難》兒輩皆大歡喜,佛兒尤異常態。
6.
纏綿;愛昵。
1.出自《春日湘中題岳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
2.出自《如魚水》詞莫閑愁,共綠蟻紅粉相尤。
7.
驚異;奇怪。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丐尤之。
8.
猶;尚且。
1.出自《論衡·效力》其才劣者,筆墨之力尤難,況乃連句結章,篇至十百哉!
2.出自《祭十二郎文》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
3.出自《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漢文帝》趙充國乃漢之名將,年七十,尤建大功。
9.
姓。
10.
過失;罪愆。
1.出自《易·賁》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2.出自《詩·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3.出自《為劉荊州與袁尚書》是故雖滅親不為尤,誅兄不傷義也。
4.出自《醫工嘆重贈柳山人》詩柳生聽罷掉頸笑,既有主對非吾尤。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