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尥蹶子”。騾馬等跳起來用后腿向后踢。
1.
亦作“尦”。
2.
牛行后脛相交。見《玉篇·尢部》。引申指牛腿。
1.出自《涂山禹廟》詩羅列百戲喧鐘鐃,肥羊滿腔牛折尥。
3.
指牲口用后腿向后踢。
1.出自《白洋淀紀事·正月》大青馬吃了一驚,尥了一個蹶子就跑起來。
2.出自《火焰山上四十天》外邊,馬嘶叫著互相尥著蹶子。
1.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1.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1.失誤而紊亂。
1.贈送禮物和問候。
1.遺跡。
1.謂遺棄世務(wù);不問日常事情。
1.謂超脫于世物之外。
2.指古代或死者留下來的物件。
3.指他人遺失的物件。
1.謂舍棄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1.泯滅物我界限,謂舍棄外在形式,精神進入忘我境界。
1.亦作"遺悮"。
2.遺漏和錯誤;過失。
3.貽誤;耽誤。
1.見"遺誤"。
1.死者遺留下來的子息。
1.謂因吝惜而遺漏未遍及。
1.亦作"益知"。增益智慧。
2.植物名。
3.龍眼的別名。參見《廣雅.釋木》。
1.一種拼板玩具。將七巧板增加為十五塊,合則成為一方,散則可以拼排各種文字﹑人物等圖形。清童葉庚創(chuàng)制,并著有《益智圖》一書。
1.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
1.猶言義不容辭。
1.猶言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1.堅守節(jié)義之臣。
1.猶誼理。
1.行事應(yīng)遵守的規(guī)范和道理。
1.義父﹐干爸爸。
1.義理﹔道理。
1.忠義節(jié)烈。
1.義女﹐干女兒。
1.義士。恪守大義﹑篤行不茍的人。
1.理應(yīng)殄滅。
1.義行﹔德行。
1.義氣相合之友。
1.義旨﹔要旨。
1.指朝廷貤贈的恩典。
1.指朝廷對外戚和命官的親屬尊長移授封爵名號的恩典。
1.舊時官員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號呈請朝廷移授給親族尊長。
1.屢封官爵。
1.見"貤繆"。
1.亦作"貤謬"。
2.增益其繆誤;重復(fù)其繆誤。
1.謂馀福流衍并延及后世。
1.依次論功行賞。
1.謂貤封先人,錄用后嗣。
1.謂流衍延及后世。
1.謂將本身和妻室封誥呈請朝廷移贈給先人。
1.漢縣名。屬上黨郡。故城在今山西什澤縣南。
1.勞苦。
1.勚勞。
1.小兒學(xué)語聲。借指嬰兒。
1.護衛(wèi)隨從。
1.輔佐擁戴。
1.輔佐教化。
1.同"翼教"。
1.輔佐。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