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形容水流回旋環繞的樣子。
1.
水流環繞回旋貌。參見“瀠洄”、“瀠委”。
1.出自《精舍閑居戲作武夷棹歌》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瀠洄。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七》然其境水石瀠回,峰崖倒突。
3.出自《履園叢話·園林·長春園》潭水瀠洄,塔影鐘聲,不暇應接,絕似西湖勝概。
4.出自《訪廣島》詩向來七水瀠洄處,廣島風姿綽約稱。
5.出自《游四明山放歌》望洋忽勒千里足,怒氣倒激成瀠洄。
6.出自《餓鄉紀程》露消露凝,人生奇秘。卻不見溪流無盡藏意,卻不見大氣瀠洄有無微。
7.出自《水經注·淮水》淮水又逕義陽縣故城南。有九渡水注之。水出雞翅山,溪澗瀠委,沿溯九渡矣。
2.
水;大水。參見“瀠渟”、“瀠瀠”。
1.出自《金屑泉》詩瀠汀憺不流,金碧如可拾。
2.出自《海陽十詠·蒙池》瀠汀幽壁下,深靜如無力。
3.出自《徐霞客游記·游太華山記》前廊南穿廡入閣,東向瞰海,然此處所望,猶止及草海;若瀠瀠浩蕩觀,當更在羅漢寺南也。
4.出自《亡國恨·結黨》碧海瀠瀠,淘碎山河影。
1.謂急忙整理行裝。
1.靠近坐。
1.猶肆虐。
2.謂事出突然。
1.倉促﹑匆忙貌。
1.猶叱咤。發怒呼喝。
1.急迫。
1.報答。
1.二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變種。葉橢圓或卵圓形,莖膨大成瘤狀,可食。用此莖加香料﹑辣椒等,腌制成副食品,為四川名產之一,現各地均有之。原產尼泊爾,唐代傳入我國。通稱榨菜。
1.即醋。
1.賓主相互敬酒。
1.古代一種含有酸味的飲料。
1.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莖,掌狀復葉,小葉三片,花黃色,蒴果圓柱形。全草可以入藥,內服有解熱﹑利尿等作用,外用可以治疥癬等皮膚病。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1.即醋酒,苦酒。
1.古時客人用以回敬主人的酒具。
1.即釀酒﹑醋用的酵母。早期稱作酢母。能誘起含糖及淀粉類的物質發酵變酸。
1.盛著醋的器皿。
1.謂味道又酸又澀。歰,同"澀"。
1.欺詐。酢,通"詐"。
1.酸味。
1.疹子。
1.疹子。
1.方言。麻疹;疹子。
1.叢集貌。
1.恭敬貌。
2.驚懼不安貌。
1.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2.徘徊不進貌。
1.惶恐不安貌。
1.猶合口。踧,通"蹙"。
1.皺眉。憂慮貌。踧,通"蹙"。
1.水紋集聚。踧,通"蹙"。
1.逼迫;欺壓。踧,通"蹙"。
1.驚懼不安貌。
2.恭敬貌。
1.水聚不流。踧,通"蹙"。《文選.木華》"噏波則洪漣踧蹜,吹澇則百川倒流。"李善注"踧蹜,聚貌。"一說,為水流不進。見李周翰注。
1.局促不安貌。
1.躡足輕行貌。
1.壓榨,擠壓。踧,通"蹙"。
1.躡足而行。
也作措大”。舊時對貧寒讀書人的輕蔑稱呼窮醋大。
1.譏諷文人出言吐語喜歡引經據典,語帶之乎者也。
1.吃醋,妒忌。
1.釀醋作坊。
1.比喻嫉妒心很重的人。
1.比喻妒忌之心極重。
1.吃醋的人。
1.明代專門負責釀醋以供官府之用的民戶。
1.釀醋用的流質酵母。
2.即酸漿。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酸漿》。
1.嫉妒的情緒。多用于男女之間。
1.醋梅的謔稱。
1.即醋。
1.落葉灌木,莖叢生,有刺,葉子略呈圓形,花白色。果實亦稱醋栗,是球形的漿果,黃綠色或紅色,味酸,可以制果醬。
1.主要用醋作佐料來烹調的魚。西湖醋魚為杭州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