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郢都,楚國的都城,在今湖北省荊州。
2.
名詞
姓。
1.
古邑名。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今湖北省江陵縣紀南城。楚文王定都于此。公元前278年秦拔郢,地入秦。地在紀山之南,故稱為紀郢。又因地居楚國南境,故又稱為南郢。
1.出自《左傳·文公十年》﹝子西﹞沿漢溯江,將入郢。
2.出自《史記·楚世家》武王卒師中而兵罷,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
3.出自《史記·楚世家》﹝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
2.
古邑名。春秋后期和戰國時,凡楚遷都所至之處亦均稱為郢。楚昭王十年吳師入郢,二年后昭王遷都于鄀;惠王即位之初曾遷都于鄢;頃襄王二十一年紀郢失陷,遷都于陳;考烈王十年曾遷都于鉅陽,二十二年又遷都于壽春。凡上所述楚遷都之處,均稱郢。
1.出自《史記·楚世家》﹝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3.
漢縣名。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東北,紀南城東南。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上》﹝南郡屬縣﹞郢,楚別邑,故郢。莽曰郢亭。
4.
代稱楚國。參見“郢書燕説”。
1.出自《困學紀聞·經說八》《家語》:齊太史子馀嘆美孔子云:“天其素王之乎。”素,空也,言無位而空王之也。董仲舒對策云“見素王之文”,賈逵《春秋序》云“立素王之法”……皆因《家語》之言而失其義,所謂郢書燕說也。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即康節最通數學,亦僅以奇偶方圓,揣摩影響,實非從推步而知。故持論彌高,彌不免郢書燕說。
5.
通“盈”。
1.出自《管子·幼官》十二小郢,至德……十二中郢,賜與。
1.亦作"?哂"。
2.笑。
1.指記載笑話的書籍。
1.指話本小說中引述正文前供人笑樂的入話。
1.謂相視而笑。
1.笑的神態。
1.笑謔;談笑。
2.笑料;笑話。
1.見"笑嘆"。
1.笑脫下巴。極言大笑。
1.微笑貌。
1.笑時臉上出現的紋路。
1.見"笑窩"。
1.亦作"笑渦"。
2.臉頰上的小圓窩。笑時深而明顯﹐故稱。
3.猶笑紋。
1.嘲笑戲弄。
1.喜笑貌。
1.猶言笑嘻嘻。
1.猶言笑嘻嘻。
1.猶嗤笑。
1.猶言笑哈哈。
1.取笑輕侮。
1.花盛開貌。
1.欣喜;歡樂。
1.喜笑貌。
1.嬉笑戲謔。
1.張口笑。
1.見"笑啞啞"。
1.出聲大笑。語出《易.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1.謂以笑顯示的嬌媚。
1.謂又說又笑;邊說邊笑。
2.笑話。
3.笑容與言語。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后因以"笑鹽"謂長者與子侄輩吟詠唱和以相笑樂。
1.歌舞歡笑的宴席。
1.笑容;笑臉。
1.果食名。
1.菊花的別稱。
1.笑菌的別名。
1.指笑時表現的神態。
1.笑聲。
1.微笑貌。
1.形容滿面笑容的樣子。
1.指面部呈現的笑的神情。
1.微笑貌。
1.亦作"?與抃會"。
2.拍手歡笑。
1.亦作"?語"。
2.談笑﹐說笑。
3.玩笑的話。
1.謂一面談笑﹐一面指揮調度。
1.歡笑喜悅。
1.猶笑影。
1.以鼻吭氣冷笑﹐表示看不起。
1.亦作"笑里刀"。
2.比喻外表和善而內心陰險的人﹐或有害而不易察覺的事物。
1.同"笑里藏刀"。
1.笑料;談笑資料。
1.形容長而尖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