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金屬元素,符號Ag,原子序數47。白色有光澤,質軟,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可用來制貨幣、器皿、感光材料等。
2.
舊時一種用銀鑄成塊的貨幣。
3.
像銀子的顏色。
4.
名詞
(Yín)姓。
1.
金屬元素,符號Ag。白色,質軟,延展性很大,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在空氣中不氧化。通稱銀子或白銀。銀的合金可以制造貨幣、日用器皿和裝飾品。
1.出自《書·禹貢》厥貢球、鐵、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
2.出自《合歡》詩黃華如沓金,白花如散銀。
3.出自《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自明初開礦,四百余載,未嘗增銀一厘。今銀盡明初銀也。
2.
錢;貨幣。
1.出自《青溪寇軌》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糜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
2.出自《醒世姻緣傳》生出無窮事,騙去許多銀。
3.出自《馬克思的經濟學說》資本家取利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增加勞動的時間,一是減少勞動的工銀。
3.
銀質或銀飾器物的省稱。
1.出自《漢書·酷吏傳·楊仆》懷銀黃,垂三組,夸鄉里。
4.
用銀鐫鏤裝飾器物。
1.出自《新唐書·齊映傳》初,諸藩銀大瓶止五尺,李兼為江西,始獻六尺瓶,至映乃八尺云。
5.
像銀子的顏色。
1.出自如:銀河、銀耳、銀魚。
6.
廉鍔。一說猶“斷斷”,分辨之意。
1.出自《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學以深,厲以斷,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銀手如斷,是卜商之行也。
7.
通“垠”。界限。
1.出自《荀子·成相》刑稱陳,守其銀。
8.
姓。漢有銀木,明有銀鏡。見《正字通》。
1.猶藏鉤。古代一種游戲。
1.魏晉南北朝時期,州郡長官遷轉離任,其屬僚隨之遷轉,謂之"送故"。
2.贈送財物助辦喪事。
1.亦作"送舊迎新"。
2.指送舊官,迎新官。
3.指送舊歲,迎新年。
4.指娼妓送迎嫖客。
1.舊指呈送聘請塾師的關書。
1.送交官府。
1.方言。嫁女。
1.祭送作祟的鬼怪。
1.謂送禮賀人遷入新居。
1.舊俗于農歷十月初一日,祭祖掃墓,焚燒紙衣,叫"送寒衣"。
1.為橫死者送喪♂,不測,意外。
1.方言。猶送房。
1.即發話器。一種小型的專用于電話通信的傳聲器。能把話音轉換為聲頻電信號以便傳輸。送話器常與受話器聯合裝配成為送受話器。用于電話機﹑人工電話交換機及其他通訊設備中。
1.指傳達思想感情。
1.歸還。
2.指送給,送與。
1.把貨物送到顧客家里,以方便用戶。
2.比喻女子主動接近男子。多用于貶義。
1.敬送帝王。
1.猶送親。
1.送交有關方面檢查。
1.餞送,餞行。
1.呈送交給。
1.猶趕腳。
1.送走舊節候。謂季節更換。
2.送別使節。
3.送還符節。
4.謂節日送禮。
1.猶解送。
1.贈送錢財﹑禮物。
1.猶致謝。
1.猶送問。
1.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九月九日無酒,于宅邊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人望見白衣人,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而后歸。"后因以為典。
2.奉酒;敬酒。
3.下酒;佐酒。
1.見"送故迎新"。
1.科舉考試中一種舞弊行為。清代參加殿試的進士,抄錄預擬策首的文句,送交有關閱卷大臣,以圖賞識,并俾便識別,謂之"送卷頭",亦稱"送字様子"。以詩送覽者稱"送詩篇"。
1.指與死者訣別。
1.古代新婦婚后第二天初見舅姑時,先行祭禮,而后舅姑用酒食勞之。見《儀禮.士昏禮》。
1.鼓的別稱。
1.勸慰對方不必遠送之辭。
1.見"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1.見"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1.謂送交官府查問。
1.亦作"送考"。
2.送考生參加考試。
3.送交考問。
1.謂哀哭而送葬。
1.亦作"送歟"。
2.傳送情意。語出南朝梁王僧孺《詠姬人》"何因送款款,半飲杯中醲。"
3.投誠;歸降。
1.猶饋送。
1.辭送臘月。
1.養老;怡老。
2.猶送終。
3.舊時風俗。女嫁之夕,女伴為之送別,謂送之與丈夫偕老。
1.猶送別。
1.指退還禮物。
2.贈送禮物。
3.猶送聘。
1.指為離任長官送行的屬吏。
2.指押送人犯的吏卒。
1.指陪伴喪家把死者放入棺材。
1.謂輸送貢物及傳遞文書。
1.送行;餞行。唐賈島有《送路》詩。
1.猶失落。
1.深邃廣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