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深。
2.
見“夤緣”。攀緣上升。
3.
動詞
〈書〉恭敬。敬畏。
1.
恭敬。古書多借“寅”為“夤”。參見“寅”。
1.出自《漢書·敘傳下》中宗明明,夤用刑名。
2.出自《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圖,審聽高居,載懷祗懼。
2.
連接。
1.出自《廣成頌》於是周阹環瀆,右矕三涂,左概嵩岳,面據衡陰,箕背王屋,浸以波溠,夤以滎洛。
3.
攀附。參見“夤緣”。
1.出自《秋浦會遇》詩介立傍無援,陰排密有夤。
4.
深。參見“夤夜”。
1.出自《西廂記》誰著你夤夜入人家,非奸做賊拿。
2.出自《水滸傳》山寨不曾虧負你半分,因何夤夜私去?
3.出自《夜譚隨錄·雙髻道人》總戎乃親率輕騎一千,銜枚電赴,夤夜抵其處。
4.出自《再過舊黃河》詩黃昏細雨人不寐,夤夜隔窗數雪花。
5.
通“??”。脊肉。
1.出自《易泛論》夤,上體之接乎限〔腰〕者也。
1.謂淡泊于仕宦名利。
1.堅貞完美。
1.堅貞柔順。
1.純凈明潔。
1.碑石的美稱。
1.茺蔚的別稱。俗稱益母草。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茺蔚》。
1.謂對佛教真諦的悟性。
1.《易.干》"元亨利貞。"尚秉和注"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即東南西北,震元離亨兌利坎貞,往來循環,不忒不窮。"因以"貞下起元"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環往復,周流不息。
1.謂正其身止于至善。
1.亦作"貞閑"。亦作"貞嫻"。
2.貞靜嫻淑。
3.清高閑逸。
1.即弦。弦直,故稱。
1.指志節堅貞而有賢德的人。
1.語本《易.咸》"象曰山上有澤,咸。"孔穎達疏"澤性下流,能潤于下;山體上承,能受其潤。以山感澤,所以為咸。"貞,卦象;咸卦為澤,因以"貞咸"指清澈的澤水。
1.見"貞閑"。
1.醇正的香味。
1.吉祥。
1.貞潔的志向。
1.指箭竹。
1.志節堅貞,性行孝悌。
1.見"貞潔"。
1.堅貞不移的心地。
1.正直誠實。
1.行為貞潔;貞潔的操行。
2.謂各正其分而行。
1.堅貞不移的稟性;貞烈清白的志節。
1.純正美好。
1.亦作"貞修"。
2.高潔賢美。
1.堅貞秀異。
1.謂清冷柔弱。
2.道教語。謂修道。
1.守正循理。
1.守身正直,不爭名位。
1.貞純嚴肅。
1.碑石的美稱。
1.指有堅貞之節的美女。
1.俗謂燕子雙棲雙飛,決不更偶,故稱。金元好問有《貞燕》詩。
1.亦作"貞耀"。光焰,光華。
2.光芒四照。
3.唐孟郊的私謚。
1.見"貞曜"。
1.常青不凋之葉。
1.守正專一。
1.中正和平。
1.貞靜和悅。
1.指貞義女。
1.春秋時,楚伍子胥奔吳至溧陽,乞食于女子。女子食之而嘆曰"妾獨與母居三十年,自守貞明,不愿從適,何宜饋飯而與丈夫?越虧禮義,妾不忍也。遂投江而亡。"見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人遂以"貞義女"稱之。
1.堅貞卓異。
1.忠貞的情意。
1.猶貞靜。
1.堅貞剛毅。
1.貞潔懿美。多指婦德。
1.正大而深刻。
2.謂守持正道,不求聞達。
1.純正聰明。
1.謂慎于進用,不汲汲于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