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正和平。
1.猶聲東擊西。
散文篇名。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詩集《指南錄》的序之一。文中回顧了作者出使元軍被扣留,逃出后歷盡艱險,多次瀕臨死亡的經(jīng)過,抒發(fā)了誓死報國的慷慨豪情。
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zhuǎn)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1.猶赴難。
1.指望,指靠。
1.比擬。
1.見"指佞草"。
2.謂指摘邪佞。
1.傳說中能識別奸偽的草。
1.議論指斥。
1.指名派遣,委派。
2.指摘。
1.招供時攀扯牽連別人。
1.指定許配。
2.分配。
1.指點;指揮。
1.點破;揭穿。
1.指點解說,破除疑問。
1.猶指日,不日。限期。
1.柔弱貌。
1.指摘;指責(zé)。
1.指為親戚,假托故舊。謂攀附有權(quán)勢的人。
1.猶言屈指可數(shù)。
1.見"指趣"。
1.以指撿取。亦以喻輕易。
1.亦作"指趨"。亦作"指趨"。
2.宗旨,意義。
3.猶志趣。
1.《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周瑜為居巢長,將數(shù)百人故過候肅,并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后以"指囷"喻慷慨資助。
1.指定任命。
1.猶不日。謂為期不遠。
1.謂不久即可成功。
1.見"指日可待"。
1.見"指日高升"。
指日不日,為期不遠。不久即可實現(xiàn)親人相會之期,指日可待。
1.對著太陽發(fā)誓,表明忠誠無二。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她整天板著臉,冷言冷語,指桑罵槐。
1.見"指桑罵槐"。
1.見"指桑罵槐"。
1.比喻耍手段﹑說空話哄人。
1.見"指山賣磨"。
1.指點譏諷。
1.《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歸謁親,入子舍,竊問侍者。取親中裙廁牏,身自浣滌,復(fù)與侍者,不敢令萬石君知,以為常。"后以"指舍"用為人子侍親盡孝的典故。
1.猶指定。
2.宋制,某些在選官員可以自行選定任官地點,稱為"指射"。
1.陳述。
1.清代行捐納制,士民捐資取得官員資格后,再出一筆費用,指定到自己希望的省分去候補,叫"指省"。
1.識別。
2.介紹認識。
1.指明實際情況。
2.猶實據(jù)。
3.核實。指,通"稽"。《荀子.正名》"故知者為之分別,制名以指實。"于省吾《雙劍誦諸子新證.荀子三》"指應(yīng)讀作稽……指實亦稽實也。"一說為指明實事,見楊倞注。
4.證實。指,通"稽"。
1.猶美食。
1.見"指天誓日"。
①支使;使喚指使別人|以奉指使|受人指使。②唆使幕后指使。
①指給人看指示牌|指示代詞。②指點;指引指示一二|予以指示。③指示下級、晚輩的文件、意見長輩的指示|按上級指示辦。
1.六書之一。以象征性的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
2.謂手指某事。
3.闡明事理,敘述事物。
4.謂軍隊指向某地。猶進軍。
1.謂闡述事理,譬喻情狀。
1.以手指示。視,通"示"。
2.手指著看。語本《禮記.大學(xué)》"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