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水波紋。
1.
風吹水面形成的波紋。
1.出自《文心雕龍·定勢》譬激水不漪,槁木無陰,自然之勢也。
2.出自《飛龍引》長洲茂苑朝夕池,映日含風結細漪。
3.出自《淞濱瑣話·李延康》寺四周皆水,碧漪蕩漾,其清澈底。
4.出自《廣韻·支韻》漪,水文也。
2.
岸邊。
1.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漁父欲渡之,適會旁有人窺之,因而歌曰:“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弊玉慵粗固J之漪。
3.
語氣詞。
1.出自《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漪。
2.出自《寄蘄簟與蒲傳正》詩愿公凈掃清香閣,臥聽風漪聲滿榻。
1.翻譯并解釋。
1.古指異域向朝廷修好朝貢時的呈書。因需翻譯﹐故稱。
2.翻譯書籍。
1.清政府于1861年設立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1.翻譯述說。
1.通好﹐交往。
1.翻譯。
1.翻譯成的文字。
1.翻譯和詢問。
1.《禮記.王制二》﹕"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韑﹐北方曰譯。"后因以"譯象"指翻譯人員。
1.籬笆。
1.船上掌舵的人。
1.荑﹑稗為二草名,似禾,實比谷小,亦可食。荑,通"稊"。
1.《易.大過》"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稊,通"荑",草木所生的嫩芽。"荑枯"即"枯楊生稊"之意,喻絕處逢生;起死回生。
1.《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后因以"荑手"指女子白嫩柔潤的手。
1.招人喜愛。
2.遺留及于后世之愛。
1.招致責難。
1.軟體動物。殼三角形,表厚外黑。生活在淺海巖石上。肉味鮮美。俗稱殼菜或淡菜。
1.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彼裘紱于何有,貽塵謗于后王。"后以"貽塵"指遭受后人的譏誚。
1.猶見笑。
1.留下惡名。
1.留下惡名。
1.猶言遺臭萬年。
1.流傳。
1.使蒙受恥辱。
1.流毒。
1.留下典范;使成典范。
2.指留下的典范。
1.留下美名。
1.謂影響﹑感化。
1.謂積福澤以遺子孫。
1.《詩.小雅.天?!?天保定爾,俾爾戩谷。"鄭玄箋"天使女所福祿之人,謂群臣也。其舉事盡得其宜,受天之多祿。"后以"貽谷"指父祖的遺蔭。
1.見"貽禍"。
1.留下禍害;使受損害。
1.猶遺憾。
1.留下禍患;使受害。
1.留下悔恨。
1.亦作"貽祻"。
2.使受害;留下禍害。
1.招致譏責。
1.留有鑒戒。
1.獲罪。
1.指留傳;遺留。語出《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貽,遺也。言仁及后世。"
2.特指傳位。
3.指子孫;后嗣。
1.《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貽,遺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貽厥孫謀"謂為子孫的將來作好安排。
1.留下羞愧。
1.謂遺留虐政。
1.獲罪。
1.遺留。
1.留下禍亂,使受禍亂。
1.《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后以"貽謀"指父祖對子孫的訓誨。
1.使惦念。
1.《詩.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按,《玉篇.言部》引《字書》"詒,或為貽字。"后以"貽戚"指留下煩惱。
1.丟棄,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