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助詞
〈書〉文言助詞,相當于“啊”。
2.
嘆詞
〈書〉表示贊美。
3.
名詞
(Yī)姓。
1.
閹割過的狗。
1.出自《說文·犬部》猗,犗犬也。
2.出自《本草綱目·獸一·狗》許氏《說文》云:多毛曰尨……去勢曰猗。
2.
長,長茂。一說猗通“阿”,指山隅。
1.出自《詩·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有實其猗。
2.出自《毛詩傳箋通釋·小雅·節南山》猗、阿古同音通用……“阿”為偏高不平之地。
3.
美盛貌。參見“猗猗”。
1.出自《贈鄭曼季·高岡》詩瞻彼高岡,有猗其桐。
2.出自《述書賦下》河南專精,克儉克勤。伏膺告誓,銳思猗文。
4.
通“漪”。水波紋。
1.出自《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咨予與君,恩親之微。蒙恤于昔,投纓瀾猗。思周弱志,永庇惠輝。如何府君,昭景長違。
5.
嘆詞。常用于句首,表示贊嘆。參見“猗與”。
1.出自《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宴集序》聽于朝則《雅》《頌》矣,問于野則賡歌矣,乃曰:猗哉,至理之代也。
2.出自《故吏部侍郎劉公墓志銘》猗公之家,我銘者四;皆偉然哉,可詔后世。
3.出自《雨頌》猗予民哉,侯不綏哉!
6.
助詞。猶“兮”。相當于“啊”,用于句末,表示語氣。
1.出自《詩·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2.出自《書·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
3.出自《意大利建國三杰傳》﹝加里波的﹞演說於軍前曰:“……我輩之好身手,既已遍染法人之血,的的其紅猗!今請更與諸君突入奧陣,啜數百年公敵之血,衎衎其醉猗!”
7.
姓。戰國有猗頓。見《史記·貨殖列傳》《孔叢子·陳士義》。
1.出自《尚友錄》猗,望出陳留、河南……猗頓,周、魯的窮士,靠經營鹽業發家,與王者財富相當。
1.勒緊腰帶。
1.見"束之高閣"。
1.捆起兵器甲冑。謂繳械投降。
1.見"束之高閣"。
1.檢點約束自己。
1.八股文的最后部分。參見"八股"。
1.謂制約或聚集骨骼。
2.中醫針灸穴位名。參閱《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六府井滎俞原經合歌》。
1.拴掛。
1.謂把豐富的內容概括為極少的文字。
1.《戰國策·楚策三》"〔蘇秦〕對曰'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后因以"束桂"形容柴薪缺少,生活艱難。
1.包扎。
1.猶自縛。表示待罪。
1.謂消除陰影﹐熔化金屬。
1.燒斷。
1.猶鑠金。
1.非常明亮。鑠﹐通"爍"。
1.閃爍。鑠﹐通"爍"。
1.高溫熔化金石。形容天氣酷熱。
1.光芒閃耀貌。
2.油光潤澤貌。
1.謂德行美好﹐學問淵博精深。
1.光輝美盛﹐穎秀突出。
1.魁梧。
1.亦作"碩材"。
2.大才。亦指有大才的人。
1.見"碩才"。
1.遠大的謀略。
1.重臣;大臣。
1.高大。
2.肥大;巨大。
3.正大。
1.見"碩大無朋"。
身材高大,無與倫比。《詩·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后用為巨大無比之意。
1.指大德之人。
2.大德。
1.大的美德。亦指德高望重之人。
1.賢良的輔弼之臣。
1.大腹便便的富商。
1.巨公;名臣。
①大的果實碩果豐蔬。②比喻巨大的成績碩果累累。③比喻難得的東西。參見碩果僅存”。
唯一留下來的大果子。比喻經過種種變遷而存留下來的極少的人或物經過幾次變亂和戰火,這些書畫可謂碩果僅存了。
1.遠大的謀劃。
1.大恩。
1.廣博的記載。
1.巨匠;大師。
1.堅固如石的交情或有堅實交情的朋友。
1.指德高望重﹑才智出眾之人。
1.年高望重的博學之士。
1.大度。
1.大麒麟。
1.深遠的思慮。
1.大而茂盛。
1.天大亮。
1.遠大的謀略。
1.賢德之女。《詩.小雅.車舝》"辰彼碩女,令德來教。"一說身材高大的女子。見高亨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