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介詞
用,拿,把,將。
2.
介詞
依,順,按照。
3.
介詞
因,由于。
4.
介詞
表示目的,相當(dāng)于“以便”。
5.
介詞
〈書〉介于;在(時(shí)間)。
6.
連詞
表示并列關(guān)系,跟“而”用法相同。
7.
名詞
(Yǐ)姓。
8.
介詞
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jié)構(gòu),表示時(shí)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限。
9.
介詞
構(gòu)成“以……為……”的格式,表示“把……作為……”、“認(rèn)為……是……”或“比較起來怎么樣”的意思。
10.
介詞
表示憑借。
1.
任用;使用;運(yùn)用。
1.出自《書·立政》繼自今立政,其勿以??人。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道原》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見其刑(形)。
3.出自《禮記·儒行》禮之以,和為貴。
4.出自《韓非子·揚(yáng)權(quán)》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虛而待之,彼自以之。
5.出自《故洛陽尉馬府君碑》王者之師,將德是以。討叛惟武,攜遠(yuǎn)在寬。
2.
使。
1.出自《管子·水地》﹝慶忌﹞乘小馬,好疾馳,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報(bào)……蟡者一頭而兩身,其形若蛇,其長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魚鱉。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
3.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一》泠向謂秦王曰:“向欲以齊事王,使攻宋也。宋破,晉國危,安邑王之有也。”
4.出自《論衡·儒增》夫以疋夫射萬乘之主,其加精倍力,必與射寢石等。
3.
認(rèn)為。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公﹞告郈孫,郈孫以可,勸。
2.出自《新唐書·蕭瑀傳》﹝瑀﹞每燕見,輒言:“玄齡輩朋黨盜權(quán),若膠固然,特未反耳。”帝曰:“知臣莫若君。朕雖不明,寧頓懵臧否?”因?yàn)楝r曉解。瑀以帝有所偏信,帝積久亦不平。
3.出自《游梁瑣記·易內(nèi)奇案》張父大悅,以富媳必多妝奩,可增歲入。
4.
及,連及。
1.出自《易·小畜》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象曰:有孚攣如,不獨(dú)富也。
2.出自《國語·周語上》余一人有罪,無以萬夫。
5.
緣故;原因;道理。
1.出自《詩·邶風(fēng)·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2.出自《列子·周穆王》華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罰子,操戈逐儒生。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
3.出自《與吳質(zhì)書》少壯真當(dāng)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
6.
即,立即。詳“以時(shí)”。
1.出自《漢書·匡衡傳》衡、譚(甄譚)居大臣位,知顯(石顯)等專權(quán)勢,作威福,為海內(nèi)患害,不以時(shí)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2.出自《招討鎮(zhèn)州制》如王廷湊遂迷不寤,諸道宜便進(jìn)軍,以時(shí)翦滅。
3.出自《本朝政要策·義倉》宋興,乾德之初,天子哀歲不登,而倉吏不以時(shí)出與民,於是著發(fā)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7.
代詞。何,何處。
1.出自《詩·召南·采??》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2.出自《詩·邶風(fēng)·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8.
代詞。此,這。
1.出自《禮記·檀弓下》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曰:“……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於以求之,毋乃已疏乎!”
2.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無梁孰與無河內(nèi)急?”王曰:“梁急。”“無梁孰與無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內(nèi),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9.
介詞。拿;用。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醒,以戈逐子犯。
2.出自《春渚紀(jì)聞·紫姑書大字》墨漿以大器貯,備濡染也。
3.出自《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10.
介詞。表示處置或主使。猶言帶著、率領(lǐng)。
1.出自《左傳·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
2.出自《史記·晉世家》里克、邳鄭欲內(nèi)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亂。
3.出自《智囊補(bǔ)·察智·于文傳》王誘妾以兒來,尋逐妾,殺兒,焚之。
11.
介詞。介紹論事的標(biāo)準(zhǔn)。猶言“以……論”;“論……”。
1.出自《左傳·宣公四年》以賢,則去疾不足;以順,則公子堅(jiān)長。
2.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3.出自《孟子·萬章下》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何敢與君友也?以德,則子事我者也,奚可以與我友?
12.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憑借或前提。猶言憑、根據(jù)。
1.出自《后漢書·荀彧傳》會張邈、陳宮以兗州反操,而潛迎呂布。
2.出自《張文定公墓志銘》發(fā)民筑城,日夜不得休息,民大驚擾,爭遷居城中。男女昏會,不復(fù)以年。
3.出自《項(xiàng)脊軒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3.
介詞。介紹具有的身份或資格。
1.出自《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將軍蘇建,杜陵人,以校尉從衛(wèi)將軍青,有功,為平陵侯。
2.出自《漢書·李廣傳》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
3.出自《辛亥南北議和別紀(jì)》初,唐紹儀以清內(nèi)閣總理袁世凱代表,伍廷芳以民軍議和代表,自十月二十八日,開議于上海英租界之市政廳。
14.
介詞。為。
1.出自《左傳·定公十年》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
15.
介詞。在;于。
1.出自《左傳·桓公二年》其弟以千畝之戰(zhàn)生,命之曰成師。
2.出自《舊唐書·方伎傳·神秀》神秀以神龍二年卒,士庶皆來送葬。
3.出自《二心集·柔石小傳》柔石,原名平復(fù),姓趙,以一九〇一年生于浙江省臺州寧??h的市門頭。
16.
介詞。自;從。
1.出自《潛夫論·遏利》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義而不彰者也。
2.出自《漢書·西南夷傳》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
17.
介詞。與;同。
1.出自《儀禮·鄉(xiāng)射禮》主人以賓揖,先入。
2.出自《韓詩外傳》齊桓公獨(dú)以管仲謀伐莒,而國人知之。
3.出自《太平廣記》﹝烈﹞少時(shí)本太學(xué)書生,學(xué)無不覽,常以人談?wù)撐褰?jīng)百家之言,無不該博。
18.
連詞。表并列,相當(dāng)于“和”。
1.出自《易·鼎》得妾以其子,無咎。
2.出自《詩·大雅·皇矣》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p>
3.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年》﹝季武子﹞賦《常棣》之七章以卒。
19.
連詞。表承接,相當(dāng)于“而”。
1.出自《書·金縢》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fēng)。
2.出自《禮記·樂記》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3.出自《游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
4.出自《扶風(fēng)傳信錄》家有老母,必稟請以行。
20.
連詞。表承接,相當(dāng)于“則”。
1.出自《國語·吳語》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處以念惡,出則罪吾眾。
2.出自《文子·上義》故有道以御人,無道則制于人。
21.
連詞。表轉(zhuǎn)折,相當(dāng)于“卻”。
1.出自《說苑·雜言》少以犯眾,弱以侮強(qiáng),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殺之。
2.出自《淮南子·氾論訓(xùn)》堯無百戶之郭,舜無置錐之地,以有天下。
22.
連詞。因?yàn)椋捎凇?/p>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
2.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以不能取容當(dāng)世,故終身不仕。
3.出自《容齋三筆·奸鬼為人禍》隋文帝以子秦孝王俊有疾,馳召名醫(yī)許智藏。
4.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后記》臨末我還要記念鐮田誠一君,他是內(nèi)山書店的店員……三三年七月,以病在故鄉(xiāng)去世。
23.
連詞。因而;因此。
1.出自《禮記·緇衣》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國家以寧,都邑以成,庶民以生。
2.出自《列女傳·衛(wèi)二亂女》南子惑淫,宋朝是親,譖彼蒯聵,使之出奔。悝母亦嬖,出入兩君,二亂交錯,咸以滅身。
3.出自《唐故秘書少監(jiān)獨(dú)孤府君墓志銘》其后,上將有所相,不可於眾。君與起居舍人李約交章指摘,事以不行。
4.出自《智囊補(bǔ)·兵智·項(xiàng)梁》每有大繇役及喪,梁嘗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子弟,以知其能,后果舉事。
24.
連詞。如,如果。
1.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今郡守之權(quán),非特六卿之重也;地幾千里,非特閭巷之資也;甲兵器械,非特棘矜之用也,以遭萬世之變,則不可稱諱也。
1.猶言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①上升陰氛方騰達(dá),密雨已彌漫。②指地位上升很快飛黃騰達(dá)。
1.同"飛黃騰達(dá)"。
1.紛至沓來。
1.奔騰沖殺。
1.轉(zhuǎn)移挪動。
2.折騰。
3.武術(shù)中一種棒法的名稱。
1.亦作"騰地"。
2.猛然﹐一下子。
1.見"騰的"。
1.升空飄動。
1.傳送文書。
1.猶奔騰。
1.猶頓挫。謂停頓轉(zhuǎn)折。
1.眾音會聚貌。
1.翻騰﹐上下滾動。
2.指翻新。
1.水翻騰涌出貌。
2.指液體在溫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時(shí)上下翻騰﹐產(chǎn)生氣泡。
3.形容情緒十分激動。
4.比喻興盛。
5.形容人聲喧騰。 6.形容動蕩不寧。
1.騰躍奮飛。
2.比喻生動地浮現(xiàn)。
1.傳告。
1.清代南疆沿用的貨幣計(jì)量單位﹐一騰格約合銀一兩。
1.驅(qū)疫食鬼的神。
1.舉杯﹐傳杯。
1.閃射出光彩;光華四溢。
1.物價(jià)上漲﹐昂貴。
1.升于海上。
1.飛騰。
1.黑暗。
1.傳呼。
1.奔騰的虎。
1.謂飛升成仙。
1.升天成仙之術(shù)。
1.見"騰歡"。
1.謂移用他款償還欠債。
1.神馬名。
2.泛指駿馬。
1.閃耀光輝。
1.騰空攻擊。
1.猶舉足。
1.奔騰飛濺。
1.猶縱轡。
也作騰藉”。踐踏兵士自相騰籍,棄甲而逃。
1.飛升﹐升空。
1.猶翻臉。
1.使車馬奔馳。
2.使(牲口)駕車。
1.食鬼之神。
1.舉薦。
1.奔馳踐踏。
1.升降﹐消長。
1.喻才華優(yōu)異。
1.猶飛升﹐升空。
1.騰出﹑節(jié)省。
1.行動迅疾。
1.亦作"騰籍"。
2.奔騰踐踏。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