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從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時間,跟“日”“晝”相對。
2.
量詞
用于計算夜。
3.
名詞
(Yè)姓。
1.
亦作“亱”。
2.
指黃昏,天黑。
1.出自《詩·召南·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2.出自《西游記》行者怏怏自退,看看日色早已夜了。便道此時將暗,也尋不見師父,不如把幾面鏡子細看一回。
3.出自《醒世姻緣傳》說著,也就夜了。
3.
指黎明以前。
1.出自《周禮·春官·雞人》大祭祀,夜呼旦,以嘂百官。
4.
夜色。
1.出自《詩·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5.
晦暝,幽暗。參見“夜臺”、“夜室”、“夜府”。
1.出自《傷美人賦》曾未申其巧笑,忽淪軀於夜臺。
2.出自《酬樂天見寄》詩華屋坐來能幾日?夜臺歸去便千秋。
3.出自《吳資政挽詞》詩夜臺埋琬琰,隴道刻騏驎。
4.出自《綺疏遺恨》詩聞說夜臺侵骨冷,可憐無路寄寒衣。
5.出自《聊齋志異·李伯言》誰謂夜臺無天日哉?
6.出自《亡國恨·繯杰》俺今日和你呵,依稀握手喁喁,再做夜臺夫婦。
7.出自《潛夫論·贊學》是故索物於夜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典。
8.出自《琵琶記·旌表》光陰拈指過三春,幽魂渺渺,夜府沉沉,誰與招魂?
6.
指夜行。
1.出自《晉書·王承傳》有犯夜者,為吏所拘。
2.出自《正月十五夜》詩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7.
姓。漢有夜龍。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夜,漢靈帝光和中,雒陽男子夜龍以弓箭射北闕。《風俗通》曰:夜,姓也。龍有從兄陽。《姓觽》卷八:“夜,《姓考》云:周叔夜之后。《后漢書》有夜龍。”
8.
古縣名。后作“掖”。今山東省萊州市。
1.出自《戰國策·齊策六》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菑上之虞。
9.
從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時間,與“晝”、“日”相對。
1.出自《詩·唐風·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
2.出自《隴西行三首》詩沙飛朝似幕,云起夜疑城。
3.出自《論衡·感虛》倚(持)一尺冰,置庖廚中,終夜不能寒也。
4.出自《夢粱錄·除夜》是夜,禁中爆竹嵩呼,聞于街巷。
5.出自《紅樓夢》﹝小紅﹞因此翻來覆去,一夜無眠,至次日天明,方才起來。
6.出自《吶喊·頭發的故事》我揭去一張隔夜的日歷,向著新的那一張上看了又看。
10.
特指深夜。
1.出自《詩·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1.逮捕解送。
1.同"拿糖"。
1.同"拿糖"。
1.同"拿糖"。
1.裝腔作勢,擺架子。
1.裝腔作勢,擺架子。
1.有把握;沉著。
1.捉拿審問。
1.謂制服。
1.方言。謂步行。
1.彎腰。
1.擺架子;要挾。
上攬云霄之意。比喻志向高遠或本領高強少年心事當拿云|個個都有拿云的手段。
1.形容古樹干高聳云霄﹑根盤曲石隙的雄姿。
1.比喻遠大的志氣,高強的本領。
1.比喻對人施展手段。
1.搏斗。
1.抓周。舊俗,父母在子女周歲時,陳列各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物品,任憑其抓取,用以預測其志向愛好。
1.決定處理問題的方法或對策。
1.拳術術語。謂站穩身子。
1.逮捕追究。
1.謂十分有把握。
1.呆滯不動的樣子。
1.梔子的別名。
1.木制的刀。
1.秦漢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勝,附會王朝的命運,以木勝者為木德。
2.謂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謂其能化育萬物。語出《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孔穎達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蓋生民為德,四時各有盛時,春則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于木位。"
1.木岸。
1.指木星。
2.即伏羲,又名太皥,為管理春天的東方之帝。因其以木德稱王,故名"木帝"。唐李商隱《隋宮守歲》詩"消息東郊木帝回,宮中行樂有新梅。"宋鄒浩《四柏賦》"及夫時運遄往,木帝無為,驟雨滂沱以滌蕩,狂飆奔騰而折摧。"。參閱《呂氏春秋.孟春紀》﹑《淮南子.天文訓》。一說,木帝即東方青帝,名"靈威仰"。見隋蕭吉《五行大義.論五帝》。
1.木材店,木行。
1.亦作"木鵰"。木制形狀像雕的飛行物。
2.用木頭雕刻而成的人或物。
1.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神情呆滯或舉動呆板。亦比喻木然不動的人。
1.見"木雕"。
1.古代木質的書板。
1.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盤,木制。亦用于祭祀。
2.常綠灌木,產于熱帶和亞熱帶。種子可食用及榨油,葉為飼料,根可入藥。
3.指此種植物的種子。
1.鎮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地近太湖口,渡太湖者皆取道于此。明嘉靖三十四年明軍民追擊倭寇,殲于此處。舊設木瀆司,管木瀆﹑橫塘﹑新郭三鎮。清設縣丞駐此。
1.即棺櫝。一種卞小棺。
1.古代用以寫字的木簡。
1.亦作"木衏"。
2.食木蟲。蝎﹑蝤蠐﹑蛣g等皆是。
1.謂借木遁形隱身之術。
1.以木為舌的大鈴,銅質。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鳴以引起眾人注意。
2.以喻宣揚教化的人。
1.木制的鵝。浮水工具。
2.木制的鵝。測水深淺的工具。
3.木制的鵝。攻城的戰具。
4.洲名。安徽桐城縣有木鵝洲。相傳五代周世宗與南唐割江為界,以木鵝浮江中,隨其所至,以定南北;鵝沿洲東下,故以木鵝為名。
又稱黑木耳”。擔子菌亞門,層菌綱,木耳目∶氣性腐生真菌。一般生長在闊葉樹的朽木或倒木上。子實體形似人耳或葉子,初為紅褐色,干燥后深褐至近黑色。可用闊葉樹段木或木屑人工培養。營養豐富,可供食用和藥用。
1.同"木筏"。
1.用木材結成的筏子。
1.方柱形的木料。
1.砍削下來的碎木片﹑木皮。
1.晉陸翙《鄴中記》"石季龍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回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后因以"木鳳銜書"稱美皇帝傳詔。
1.木雕的佛像。
1.古神話中拔樹的巨人。語出《楚辭·招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王逸注"言有丈夫,一身九頭,強梁多力,從朝至暮,拔木九千枚也。"
1.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