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絲色鮮亮。
1.爛泥淤積的水塘。亦用于比喻。
1.煙火的一種。
1.指封酒壇口的泥巴。
1.見"泥涂"。
1.見"泥涂"。
1.塵土;土壤。
2.借指草野;民間。
1.指農民。舊時多用于對農民的蔑稱。
1.泥腿。
1.泥孩。
1.泥水聚積的洼地。
1.即瓦匠。從事砌磚﹑蓋瓦等工作的建筑工人。
1.小泥球。
2.道教語。腦神的別名。道教以人體為小天地,各部分皆賦以神名,稱腦神為精根,字泥丸。
1.為塵土污染。比喻流落風塵。
1.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隱逸生活。語出《莊子.秋水》"此j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拘泥于文字。
1.爛泥坑。亦用作比喻。
1.亦作"泥污"。
2.污濁的爛泥。
3.指被爛泥弄臟的。
4.比喻卑下的地位。
1.泥塑的婦女像。
1.漢王粲的號。
1.拘泥形跡。
1.指泥塑佛像。
1.古代衙門中差役的裝束。
1.拘泥一面,過分相信。
1.沾泥的柳絮。比喻沉寂之心。
含大量黏土礦物、層理不明顯的一種沉積巖。常呈塊狀。由軟泥經壓實作用、脫水作用及輕微的礦物轉化而成。除黏土礦物外,還混有石英、長石等碎屑物質和鐵、錳等自生礦物。按混入物狀況,可分為鐵質泥巖、硅質泥巖、鈣質泥巖、粉砂質泥巖和黑色泥巖等。
1.鲇魚。
1.銜泥的燕子。
1.用銀箔和膠水制成的銀色顏料。用途與"泥金"相同。
1.強留飲酒。唐杜甫有《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
2.猶痛飲。
1.陶俑。古代用以殉葬的陶制偶人。
1.亦作"泥"。
2.淤泥;爛泥漿。
1.即泥丸宮。
1.封泥上所蓋的印章。
1.即抹子。泥水匠抹墻用的工具。
1.泥封之詔書。
1.拘泥固執。
1.淤積的污泥。
1.猶言泥中隱刺。
1.比喻說話中帶著譏諷。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兩婢子問答皆援引《詩經》◇用為掉文之典實。
1.指太陽。
1.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
1.見"泥豬疥狗"。
1.見"泥豬疥狗"。
1.污濁。指風俗敗壞。
1.古地名。古址即今廣東番禺西南之紫坭。
1.泥渣。
2.猶污濁。比喻恥辱。
3.指視為污濁;賤視。
4.比喻卑下的地位。
5.比喻塵世。
1.爛醉如泥;大醉。
1.見"泥淤"。
長篇小說。葉圣陶作。1928年發表。倪煥之中學畢業后,追求所謂的理想教育”和理想家庭”,可都未成功,不免感到失望。五四運動發生后,他在革命者幫助下到上海教書,并參加革命斗爭。大革命失敗后,他又陷于悲觀之中,常借酒澆愁,不久病亡。作品反映了五四前后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