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哺乳動物,頭上一般長著角,種類非常多,既有綿羊、山羊等家畜,又有黃羊、羚羊等野生品種。毛、皮、骨、角均可作工業(yè)原料,肉和乳有食用價值。
2.
名詞
(Yáng)姓。〈古〉又同“祥”xiáng。
1.
哺乳動物。反芻類。有綿羊、山羊、羚羊、黃羊等種。
1.出自《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2.
十二生肖之一,與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1.出自《論衡·物勢》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
3.
通“祥”。吉祥。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行守》驕洫(溢)好爭,陰謀不羊。
2.出自《漢元嘉刀銘》宜侯王,大吉羊。
3.出自《春秋繁露·執(zhí)贄》羊之為言猶祥與。
4.
通“徉”。參見“相羊”。徘徊;盤桓。
1.出自《楚辭·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2.出自《楚辭·九辯》攬??轡而下節(jié)兮,聊逍遙以相佯。
3.出自《冬日齋中即事》詩小逕獨相徉,婆娑木數(shù)章。
4.出自《金山賦》曾聞韻士至此相羊,亦有名流於焉寄賞。
5.
通“詳”。細密;完備。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蘇秦獻書趙王章》臣愿與下吏羊計某言而竺慮之也。
6.
姓。春秋時有羊斟。見《左傳·宣公二年》。
1.出自《廣韻·陽韻》羊,姓。出泰山,本自羊舌大夫之后。戰(zhàn)國策有羊千者,著有此名。
1.栽竹之日。
1.謂竹林中最長最大的竹子。
1.竹器的制作。
1.竹籠。
1.見"竹?"。
1.見"竹?"。
1.水流貌。
1.佛教經典。
1.佛法。
1.亦作"笁干"。
2.天竺。古印度的別稱。
3.佛;佛法。
1.僧衣。
1.佛的代稱。
1.佛教。
1.亦作"笁干學"。
2.佛學。
1.天竺。古印度的別稱。
1.佛經。因出天竺國﹐故名。
1.嚴寒。竺﹐通"篤"。
1.佛教。
1.見"竺國經"。
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字耦舫,浙江上虞人。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歷任東南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浙江大學校長,中科院副院長,全國科協(xié)副主席,中科院生物學地學部主任,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及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學部委員。對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fā)展,尤其對中國氣候、氣候變遷和科學史的研究有突出貢獻,提出以物候的歷史變化為標尺的氣候變遷理論。著有《竺可楨文集》、《物候學》。
1.僧侶。
1.涌現(xiàn)。竺﹐通"篤"。
1.佛書﹐佛經。
1.指天竺國。指古印度。
1.佛教經文。
1.深信;忠實地信仰。竺﹐通"篤"。
1.佛學。
1.指天竺。即今印度。
1.厚賜。竺﹐通"篤"。
1.忠厚誠懇。竺﹐通"篤"。
1.《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孔穎達疏"《小爾雅》云'跋,本也。'本,把處也。"燭跋,指豎立火炬或蠟燭的底坐。
2.謂燭將燃盡。
1.明察,洞察。
1.《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若寡人小國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萬乘之國無寶乎?"后因以"燭車"比喻珍貴之物。
1.燭車。
1.即燭剪。
1.謂撲燈之蛾。
1.燈燭明亮的廳房。多指行樂之所。
1.燭炬的亮光。亦指光亮。
2.傳說中舜女之名。
3.俗稱電燈泡的功率單位。即瓦。
1.指蠟燭亮光。
1.亦作"燭華"。
2.蠟燭的光焰。
3.燭芯燒焦結成的花狀物。
4.即燭夜花。
1.見"燭花"。
1.指眼病。
1.火炬,火把。
2.蠟燭火。
1.剪除燭花的剪刀。
1.猶明鑒,明察。
1.燭已點完。多表示到了深夜。
1.燭燃后的余燼;燭淚。
2.燭化為燼。
1.指火炬或蠟燭。
1.見"燭淚"。
1.英明治理。
2.考察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