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煙”。
2.
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混合氣狀物,呈黑、白等色。
1.出自《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于上。
2.出自《演連珠》煙出於火,非火之和;情生於性,非性之適。
3.出自《歸朝歡》詞寶猊煙未冷,蓮臺香蠟殘痕凝。
4.出自《寒夜》南面的天空被濃煙蓋滿了。這煙還不斷地一股一股地朝上卷騰。
3.
謂由于煙的刺激使眼睛流淚或睜不開。
1.出自如:煙了眼睛。
4.
指煙狀物,如云、霧等。
1.出自《氣出唱》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2.出自《二公亭記》二公止旌輿以回睇,假漁舟而上陟,幕煙茵草,玩懌移日。
3.出自《蘭陵王·柳》詞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4.出自《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雁湫之瀑煙蒼蒼,中條之瀑雷硠硠。
5.出自《哭子美》詩揮盡淚珠同鶴化,飄殘萍梗共煙湮。
5.
柔美貌;搖曳貌。參見“煙態”。
1.出自《木蘭》詩波痕空映襪,煙態不勝裾。
2.出自《賜宮人慶奴》詩多謝長條舊相識,強垂煙態拂人頭。
6.
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
1.出自《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
2.出自《墨史》起灶作墨,得煙豐。
3.出自《墨史》﹝沈圭﹞出意取古松煤,雜松脂、漆滓燒之,得煙極精細,名為漆煙。
7.
指墨。用于書寫、繪畫。
1.出自《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已賤孔子之壇;管撫銅龍,還笑王生之璧。
8.
煙草。
1.出自如:種煙。
9.
指煙草制品。有水煙、旱煙、卷煙、雪茄煙、鼻煙等。參見“煙草”。
1.出自《癸巳存稿》崇禎末,嘉興遍處栽種,三尺童子莫不食煙。
2.出自《兒女英雄傳》張金鳳也只作個不理會,回身便給褚大娘裝了袋煙。
3.出自《趙子曰》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煙。
10.
特指鴉片。
1.出自《嚴塞漏卮以培國本疏》粵省奸商勾通巡海兵弁,用扒海、快蟹等船,運銀出洋,運煙入口。
2.出自《黑籍冤魂》這鴉片又能銷爍元神,灰頹志氣……現在那班做官員的,那個不吃煙?
3.出自《煙酒茶與人生·鴉片》吸煙的人漸漸增多,于是種植鴉片的土地面積一天天的廣闊起來。
11.
見“煙煙”。閃爍貌。
1.出自《相逢狹路間》詩若若青組紆,煙煙金珰色。
12.
通“燕”、“胭”。參見“煙支”。
1.出自《史記·匈奴列傳》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緋黃,挪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將用為顏色。
2.出自《春六十韻》膩粉梨園白,煙脂桃徑紅。
3.出自《演繁露·煙脂》此時未有煙脂,故但施朱為紅也,煙脂出自虜地。
4.出自《疑耀·燕脂》有一說,“燕脂”作“煙支”。唐睿宗女代國長公主,少嘗作煙支,棄子于階,后乃叢生成樹,公主嘆曰:“人生能幾,我初笄,嘗為煙支,棄其子,今成樹,陰映瑣闈,人豈不老乎?”
1.猶言破破爛爛。
1.見"破丟不答"。
1.破壞和戰斗。
1.三字姓◇改羅氏。見《通志.氏族一》。
1.謂花綻蕾初放。
1.破除邪惡。
1.猶破蕾。
1.分二為三。指分析事理。
1.砍伐。
1.即颶風。夏秋間生于海洋的暴風。
1.破除廢棄;廢除禁止。
1.宋制,州縣催征財賦官物達九分(九成)以上,謂之"破分"。諸司不再催辦,戶部亦不再問。
1.《詩.豳風》篇名。贊美周公平定管﹑蔡﹑商﹑奄四國的叛亂,伐罪救民。《詩.豳風.破斧序》"《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惡四國焉。"后用作贊美朝廷用兵平亂之典。
2.夏后氏孔甲所作歌名。孔甲因其養子被斧斷足,感而賦《破斧》之歌。事見《呂氏春秋.音初》。
1.《詩.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以"破斧缺斨"形容戰爭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1.破鍋。
2.見"破釜沈舟"。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以破釜沉舟”比喻下最大的決心。
1.猶破釜沉舟。語本《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
1.《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決心。有進無退干到底。
1.剖開腹部。
2.腹瀉;拉肚子。
3.生育;生孩子。
1.形容竭盡忠誠。
1.安排些或花費點時間。
1.見"破工夫"。
1.削去棱角。喻除繁雜而從簡易。
2.喻改方正為圓通。
1.亦作"破矩為圓"。
2.謂削去棱角,改方為圓。比喻去嚴刑峻法而從簡易。
3.比喻改方正為圓通。
1.語出《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后以比喻刪繁雜而從簡易,去浮華而尚質樸。
1.破舊敝壞。
1."補骨脂"的別稱。一年生草本,枝被少量黃白色毛,單葉卵形。夏季開花,淡紫或白色。莢果短而厚,不裂,含一種子。中醫以種子入藥,有補腎助陽之功效,主治腎虛陽痿﹑腰膝冷痛﹑泄瀉﹑遺尿等癥。
1.舊稱女子十六歲為"破瓜"。"瓜"字拆開為兩個八字,即二八之年,故稱。
2.瓜字分開為"八八"兩字,舊又因用作六十四歲的代稱。
3.喻女子破身。
1.攻克險阻﹑難關。
比喻有了缺點、錯誤或受到挫折以后,不自振作、任其自流,抱著自暴自棄的態度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破摔,不想學好了。
1.罐子已經破了,又往破里摔。比喻有了缺點﹑錯誤或受到挫折以后,任其自流,不加改正,或反而有意朝更壞的方向發展。
1.已滅亡的國家。
2.擊破敵國;消滅敵國。
1.損害,侵害。
1.驅寒;消寒。
1.謙抑﹔謙讓。
1.謙虛遜讓。
1.猶謙遜。
1.謙遜退讓。
1.指謙虛。語本《易.謙》﹕"天道虧盈而益謙。"
2.猶盈虛。謙﹐不足﹔益﹐盈滿。
1.猶謙虛﹐謙遜。幼﹐幼沖。
1.謙虛的話﹔謙詞。
1.謙虛而能容人。
1.《易經》卦名《謙》和《豫》的并稱。謙﹐小心謹慎﹔豫﹐順時而動◇因以"謙豫"謂謹慎從事﹐循規蹈矩。
1.謙虛謹慎。
1.謙慎檢束。
1.謙敬。
1.執意謙讓。
1.謙讓之志﹔不敢承當的心意。
1.謙虛的真情。
1.見"謙尊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