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煙”。
2.
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混合氣狀物,呈黑、白等色。
1.出自《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于上。
2.出自《演連珠》煙出於火,非火之和;情生於性,非性之適。
3.出自《歸朝歡》詞寶猊煙未冷,蓮臺香蠟殘痕凝。
4.出自《寒夜》南面的天空被濃煙蓋滿了。這煙還不斷地一股一股地朝上卷騰。
3.
謂由于煙的刺激使眼睛流淚或睜不開。
1.出自如:煙了眼睛。
4.
指煙狀物,如云、霧等。
1.出自《氣出唱》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2.出自《二公亭記》二公止旌輿以回睇,假漁舟而上陟,幕煙茵草,玩懌移日。
3.出自《蘭陵王·柳》詞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4.出自《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雁湫之瀑煙蒼蒼,中條之瀑雷硠硠。
5.出自《哭子美》詩揮盡淚珠同鶴化,飄殘萍梗共煙湮。
5.
柔美貌;搖曳貌。參見“煙態”。
1.出自《木蘭》詩波痕空映襪,煙態不勝裾。
2.出自《賜宮人慶奴》詩多謝長條舊相識,強垂煙態拂人頭。
6.
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
1.出自《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
2.出自《墨史》起灶作墨,得煙豐。
3.出自《墨史》﹝沈圭﹞出意取古松煤,雜松脂、漆滓燒之,得煙極精細,名為漆煙。
7.
指墨。用于書寫、繪畫。
1.出自《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已賤孔子之壇;管撫銅龍,還笑王生之璧。
8.
煙草。
1.出自如:種煙。
9.
指煙草制品。有水煙、旱煙、卷煙、雪茄煙、鼻煙等。參見“煙草”。
1.出自《癸巳存稿》崇禎末,嘉興遍處栽種,三尺童子莫不食煙。
2.出自《兒女英雄傳》張金鳳也只作個不理會,回身便給褚大娘裝了袋煙。
3.出自《趙子曰》主席的虎項微俯,拿了一枝煙。
10.
特指鴉片。
1.出自《嚴塞漏卮以培國本疏》粵省奸商勾通巡海兵弁,用扒海、快蟹等船,運銀出洋,運煙入口。
2.出自《黑籍冤魂》這鴉片又能銷爍元神,灰頹志氣……現在那班做官員的,那個不吃煙?
3.出自《煙酒茶與人生·鴉片》吸煙的人漸漸增多,于是種植鴉片的土地面積一天天的廣闊起來。
11.
見“煙煙”。閃爍貌。
1.出自《相逢狹路間》詩若若青組紆,煙煙金珰色。
12.
通“燕”、“胭”。參見“煙支”。
1.出自《史記·匈奴列傳》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緋黃,挪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將用為顏色。
2.出自《春六十韻》膩粉梨園白,煙脂桃徑紅。
3.出自《演繁露·煙脂》此時未有煙脂,故但施朱為紅也,煙脂出自虜地。
4.出自《疑耀·燕脂》有一說,“燕脂”作“煙支”。唐睿宗女代國長公主,少嘗作煙支,棄子于階,后乃叢生成樹,公主嘆曰:“人生能幾,我初笄,嘗為煙支,棄其子,今成樹,陰映瑣闈,人豈不老乎?”
1.前人的法度。
1.前面的部隊投降敵方﹐反過來打自己人。
1.見"前途"。
1.亦作"前涂"。亦作"前涂"。
2.將行經的前方路途。
3.喻未來的處境。
4.特指好的未來。
5.猶登程。 6.不久前行經的路途。 7.指與事情有關的雙方中的一方。 8.指前面的軍隊。
1.前天的夜晩。
1.已故帝王;先王。
2.古代舉行儀式時在前面引導帝王。
1.猶往昔。
2.前去。
1.有聲望的前輩。
2.猶前程。
1.中國共產黨中央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于前線設有領導對敵作戰的前敵委員會﹐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也曾設立類似的前線委員會﹐都簡稱"前委"。
1.元代的侍衛親軍之一。
2.軍隊行軍時派在前方擔任警戒的部隊。
3.指前線。
4.體育用語。足球﹑手球等球類比賽中擔任助攻與助守的隊員﹐位置在前鋒與后衛之間。
1.前人的文章﹑文獻。
2.先前的文字。
3.指上次的文件。
4.指上文。
1.前代有文德的人。周時貴族對其先人的敬美之稱。
1.指前妻所生的孩子。
1.以前的人從未具備或實現;空前。
2.謂不受前人的束縛。
1.指明嘉靖﹑隆慶時期文學家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吳國倫和宗臣等五人。參閱《明史.文苑傳三》。
1.前人的足跡。喻前人的典范。
1.前人的危亡﹐后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1.前一天的晩上。
2.比喻事情即將發生的時刻。
1.前面的溪流。
2.古代吳地村名。在今浙江省德清縣。南朝隋唐時江南舞樂多出于此。
3.古樂府曲名。參見"前溪曲"。
1.古代吳地舞名。
1.《史記.商君列傳》"衛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厀﹐同"膝"◇以"前膝"為傾心聽取意見之典。
1.《史記·商君列傳》"衛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后以"前席"謂欲更接近而移坐向前。
1.以前的嫌隙。
前代有才德的名人西鄰吊罷東鄰賀,歌哭前賢較有情。
1.過去的官銜。
1.舊怨;舊仇。
1.見"前向"。
1.亦作"前鄉"。朝著前面。
2.亦作"前項"﹑"前向"。前些天﹐前些時候。
1.謂前面的項目﹑條款。
2.前一筆錢款。
3.見"前向"。
4.數學用語。相比的兩個數﹐在比號前面的叫前項。
1.前一天晚上。
2.喻事物即將出現的時刻。
1.《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也。"后因以前星指太子。
1.南朝梁夏侯亶﹑夏侯夔兄弟二人先后出任豫州刺史﹐均政績卓著﹐民頌之為前兄后弟。見《梁書.夏侯夔傳》。
1.前人的美善言行。
1.見"前修"。
1.前人的事業。
1.先君的教誨。
1.見"前言不答后語"。
1.謂說話﹑寫文章前后矛盾或缺乏條理。
1.同"前言不答后語"。
1.指前代圣賢的言行。
1.猶古之享禮。
1.前代的賢人。
1.謂身體前后晃動﹐不能自持。多形容大笑狀。
1.先前的事業;前人的事業。
1.前些天。
1.古官名。四輔之一。
2.以前的疑問。
1.佛教語。謂事皆種因于前世﹐故稱。
2.由來;原因。
1.原為佛教語。謂因果報應◇泛指起因和結果﹐謂事情的全過程。
1.在前頭引導。
1.殿堂前部的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