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懕”。亦作“猒”。
2.
嫌棄;憎惡;厭煩。
1.出自《論語·憲問》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個不厭其取。
2.出自《北史·周紀上》天厭我魏邦,垂變以告,惟爾罔弗知。
3.出自《寓簡》近世厭常反古,專尚奇麗。
4.出自《紅樓夢》薛姨媽道:“你不厭我,就認了。”
5.出自《雷雨》這兒我住厭了。
3.
吃飽,飽足。
1.出自《老子》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竽。
2.出自《漢書·鮑宣傳》今貧民菜食不厭,衣又穿空,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為酸鼻。
3.出自《新唐書·高適傳》渾、隴武士飯糲米曰不厭,而責死戰,其敗固宜。
4.出自《隱居通議·詩歌四》平生眼底厭糠秕,自對春風樂沂水。
4.
謂飽嘗,充分經受。
1.出自《三山杜門作歌》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
5.
滿足。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2.出自《史記·刺客列傳》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
3.出自《新唐書·周墀傳》墀言:“天下大鎮如并、汴者才幾,宰之求何可厭!”
4.出自《寶月大師塔銘》而鄉邑之人,至於羈旅游客,其歸之者,無不厭其意。
5.出自《與詩客七人會飲余司馬園亭》詩亂離歡易失,無厭數相過。
6.出自《聊齋志異·雨錢》﹝翁﹞乃顧語秀才:“頗厭君意否?”曰:“足矣。”
6.
合(心);心服。
1.出自《國語·周語下》帥象禹之功,度之於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
2.出自《漢書·景帝紀》諸獄疑,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3.出自《后漢書·侯霸傳》歆(韓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眾多不厭。
4.出自《新唐書·突厥傳下》而步真遂自為咄陸葉護,眾不厭,去之。
7.
指使人心服。
1.出自《賀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斷獄必求厭人心,摧抑強猾,扶衛愚弱。
2.出自《淥水亭雜識》漢高帝素恨雍齒,比沙中偶語,張良勸帝封之,以厭眾心,偶語果息。
8.
合適;合宜。參見“厭宜”。
1.出自《管子·輕重》厭宜乘勢,事之利得也;計議因權,事之囿大也。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四》厭宜與計議對。議與計義相近。《國語·周語》“克厭帝心”注:厭,合也。厭宜即合宜。
9.
充滿;遍布。
1.出自《代少年時至衰老行》好酒多芳氣,肴味厭時新。
2.出自《西江月·和楊民瞻賦丹桂韻》詞宮粉厭涂嬌額,濃妝要壓秋花。
3.出自《圣武記》九邊枕鋒鏑,原野厭膏血。
10.
熟練;精通。
1.出自《影梅庵憶語》剪彩織字,縷金回文,各厭其技,針神針絕,前無古人已。
11.
美盛貌。
1.出自《詩·周頌·載芟》驛驛其達,有厭其杰。
1.佛的代稱。
1.佛教。
1.亦作"笁干學"。
2.佛學。
1.天竺。古印度的別稱。
1.佛經。因出天竺國﹐故名。
1.嚴寒。竺﹐通"篤"。
1.佛教。
1.見"竺國經"。
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創始人之一。字耦舫,浙江上虞人。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歷任東南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浙江大學校長,中科院副院長,全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生物學地學部主任,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及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學部委員。對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尤其對中國氣候、氣候變遷和科學史的研究有突出貢獻,提出以物候的歷史變化為標尺的氣候變遷理論。著有《竺可楨文集》、《物候學》。
1.僧侶。
1.涌現。竺﹐通"篤"。
1.佛書﹐佛經。
1.指天竺國。指古印度。
1.佛教經文。
1.深信;忠實地信仰。竺﹐通"篤"。
1.佛學。
1.指天竺。即今印度。
1.厚賜。竺﹐通"篤"。
1.忠厚誠懇。竺﹐通"篤"。
1.《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孔穎達疏"《小爾雅》云'跋,本也。'本,把處也。"燭跋,指豎立火炬或蠟燭的底坐。
2.謂燭將燃盡。
1.明察,洞察。
1.《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若寡人小國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萬乘之國無寶乎?"后因以"燭車"比喻珍貴之物。
1.燭車。
1.即燭剪。
1.謂撲燈之蛾。
1.燈燭明亮的廳房。多指行樂之所。
1.燭炬的亮光。亦指光亮。
2.傳說中舜女之名。
3.俗稱電燈泡的功率單位。即瓦。
1.指蠟燭亮光。
1.亦作"燭華"。
2.蠟燭的光焰。
3.燭芯燒焦結成的花狀物。
4.即燭夜花。
1.見"燭花"。
1.指眼病。
1.火炬,火把。
2.蠟燭火。
1.剪除燭花的剪刀。
1.猶明鑒,明察。
1.燭已點完。多表示到了深夜。
1.燭燃后的余燼;燭淚。
2.燭化為燼。
1.指火炬或蠟燭。
1.見"燭淚"。
1.英明治理。
2.考察事理。
1.俗稱電燈泡的功率單位,即瓦。
1.燃炬照耀。
1.謂由上向下照射。
2.比喻教化廣施。
3.猶明鑒。
1.亦作"爥龍"。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傳說其張目(亦有謂其駕日﹑銜燭或珠)能照耀天下。
2.借指太陽。
1.即燈籠。
1.照亮。
2.燭光明亮。
1.原為雕刻成人形的燭臺◇泛指燭臺。
1.帶底盤的燭臺。可兼盛燭淚。
1.插蠟燭的簽子。
1.結成穗狀的燭淚。
1.插蠟燭的器具。
2.指燭臺上的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