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浸沒。
2.
動詞
汗液等浸漬皮膚使感到痛或癢。
3.
形容詞
〈書〉深廣;精深。
4.
形容詞
時間久;遲滯。
5.
名詞
(Yān)姓。
1.
亦作“淊”。
2.
浸泡。
1.出自《禮記·儒行》儒有委之以財貨,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
2.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怨思〉》淹芳芷于腐井兮,棄雞駭於筐簏。
3.出自《聽雨》詩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爛庭花不肯休。
4.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淚痕兒淹破人雙頰,淚點兒怕揾不迭,是相思血。
3.
淹沒;沉沒。
1.出自《思友人》詩密云翳陽景,霖潦淹庭除。
2.出自《水滸傳》只見江面開處,那人把李逵提將起來,又淹將下去。
3.出自《朝花夕拾·瑣記》原先還有一個池子,給學生游泳的,這里面卻淹死了兩個年幼的學生。
4.
滿;至。參見“淹旬”。
1.出自《檄周文》席卷江淮,無淹弦望。
2.出自《舊唐書·后妃傳上·高祖太穆皇后竇氏》諸姒以太后性嚴懼譴,皆稱疾而退,惟后晝夜扶侍,不脫衣履者動淹旬月焉。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桐城姚別峰……與先外祖雪峰相善,往來主其家,動淹旬月。
5.
腐敗。
1.出自《方言》漫、淹,敗也。濕敝為漫,水敝為淹。
2.出自《群物奇制·飲食》糟蟹法詩云:“三十團臍不用尖,陳糟斤半半斤鹽。再加酒醋各半碗,吃到明年也不淹。”
6.
逗留;挽留。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2.出自《楚辭·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3.出自《秋胡行》高節難久淹,朅來空復辭。
4.出自《送方太夫人西還》詩舊游京國久相親,三載同淹紫塞塵。
5.出自《影梅庵憶語》客春三月,欲長去鹽官,訪患難相恤諸友至邗上,為同社所淹。
7.
久,長久。參見“淹病”。
1.出自《大唐西域記·磔迦國》歲月既淹,率其邑人,矯殺迦濕彌羅王而自尊立。
2.出自《新唐書·姚崇傳》崇尤長吏道,處決無淹思。
8.
遲,遲緩。
1.出自《搜神后記》若保八十之半,便有余矣,一周病差,何足為淹!
2.出自《陳書·陸瓊傳》新安王文學陸瓊,見識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
9.
謂有才德而不得錄用或升遷。
1.出自《酬張太祝晚秋臥病見寄》詩高才淹禮寺,短羽翔禁林。
2.出自《諕范叔》想俺學成文武全才,虛淹半世,幾時是那崢嶸發達時節也呵。
3.出自《智囊補·上智·御史臺老隸》此真宰相才,惜乎以老隸淹也。
4.出自《郎潛紀聞》嘉慶初,戴尚書聯奎擢此官,召對,垂問資俸,戴以實告,始奉與講讀諸臣一體較俸之諭,由是洗馬無久淹者。
10.
廣博;深入。
1.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
2.出自《新唐書·王義方傳》〔王義方〕淹究經術,性謇特,高自標樹。
11.
用同“掩”。遮蔽;遮蓋。
1.出自《倡婦自悲賦》去柏梁以淹袂,出桂苑而斂眉。
2.出自《酒泉子》詞淚淹紅,眉斂翠,恨沉沉。
3.出自《折桂令·秋夜閨思》曲淹淚眼羞看畫屏,瘦人兒不似丹青。
4.出自《中國諺語資料·農諺》胎稀谷子滿苗花,清明麥子淹老鴉。
12.
用同“奄”。乘人不備進行襲擊。參見“淹襲”。
1.出自《貴州民黨痛史》事未實行,而云南北伐軍假道通過,深宵淹襲。
13.
用同“腌”。氣息微弱;生命垂危。參見“淹淹”、“淹淹一息”。
1.出自《贈書記·男妝避選》怕我景逼桑榆,你歸來我命淹。
14.
見“淹茂”。即閹茂。歲陰戌的別稱,古代用以紀年。
1.出自《史記·歷書》橫艾淹茂太始元年。
15.
見“淹蹇”。謂艱難窘迫,坎坷不順。
1.出自《答王生宗道書》且唐君在當時淹蹇不得一第而老於郎署。
2.出自《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年紀三十以外,家貧落魄,十分淹蹇,全虧著渾家貝氏紡織度日。
3.出自《聊齋志異·于去惡》君命淹蹇,生非其時。
16.
汗液等浸漬皮膚使感到痛或癢。
1.出自如:胳肢窩被汗淹得難受。
17.
姓。隋有淹彪。見《莒州志》。
1.出自《字匯·水部》淹,姓。
18.
古水名。在四川省南部。即今金沙江自發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在攀枝花市東與雅礱江(古稱若水)匯合。
1.出自《說文·水部》淹,淹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
2.出自《水經注·淹水》呂忱曰:“淹水,一曰復水也。”……淹水逕縣(姑復縣)之臨池澤而東北逕云南縣西,東北注若水也。
19.
指停止。
1.出自《遠征歸》詩回車不淹轍,雨雪滿衣裳。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淹不斷眼中淚,揾不退臉上啼痕。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淚珠兒滴了萬顆,止約不定,恰才淹了,撲簌簌的又還偷落。
20.
指未被錄用或不得升遷的賢人。
1.出自《國語·晉語七》逮鰥寡,振廢淹,養老幼,恤孤疾。
21.
用同“腌”。忽然;急遽。參見“淹忽”、“淹逝”。
1.出自《柳毅傳書》忽的呵陰云伏地,淹的呵洪水滔天。
22.
用同“腌”。猶惡劣。參見“淹喒”。
1.出自《遇上皇》趙元酒性淹。
23.
用同“腌”。用鹽、香料等浸漬食物以利保藏。
1.出自《齊民要術·楊梅》《食經》藏楊梅法,擇佳完者一石,以鹽一斗淹之。
2.出自《元典章·戶部八·鹽課》其兩淮運司每引淹魚二千三十二斤,之兩浙多淹魚鲞一半。
3.出自《馬氏日抄·回回香料》〔阿魏根〕味辛苦,溫無毒,主殺蟲,去臭,淹羊肉,香味甚美。
24.
見“淹蹇”。傲慢。
1.出自《聊齋志異·道士》舍中一老僧,深目高鼻,坐蒲團上,淹蹇不為禮。
1.列于朝班。朝臣上朝,各依班次就位,所謂鹓行有序。借指朝臣。
1.侍婢。
1.猶從駕。
1.就便。
1.母親的堂房兄弟之子或伯叔母的姊妹之子而年輕于己者。
1.從表兄弟之子。
1.歸順的軍隊。
2.親隨的兵卒。
1.父親的堂兄。
1.見"從約長"。
1.猶言從長計議。
多化些時間慢慢地商量考慮或設法辦理有些事欲速則不達,必須從長計議。
1.猶言從長計議。
1.扈從之車;跟從的車。
2.指媵妾。
3.謂使車跟從。
1.隨從之臣下;侍從之臣。
1.當初。
1.即陪祭。
1.從此時或此地起。
2.從這一道理或事實基礎出發。
1.車鈴聲。
2.相隨貌。
3.古代傳說中獸名。
1.打從,自從。
1.依從正道。
1.猶投敵。
1.堂弟。
1.亦作"從惡若崩"。
2.謂為惡如山崩那樣容易。
1.見"從惡如崩"。
1.以兒輩充當的從役。
2.猶從子。
1.連詞。然后;因而。
1.放縱。
1.比喻迅即附和或響應。
2.隨風。
1.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強弱懸殊,弱者不堪一擊,即告瓦解。
2.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仿效﹑風行之迅速。
1.為姻親或君上的親屬服喪。
2.歸附;順服。
3.遵從。
1.父親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1.即從兄。
1.伯叔父之女。即堂姐妹。
1.赴試。
1.謂依從人的意愿而改變(其形狀)。
1.辦理公務;參與公事。
2.猶秉公。
3.謂品秩與"公"同。
1.指《詩.魯頌.泮水》。因詩中有"無小無大,從公于邁"句,故稱。詩頌魯僖公之賢,后有以稱頌朝廷者。
1.見"從祖姑"。
1.屬官。
2.指君王的隨從﹑近臣。
1.縱橫。
1.亦作"從衡"。
2.縱向和橫向。南北曰縱,東西曰橫。
3.交錯紛亂貌。
4.謂學問之淵博貫通。
5.橫暴;恣行無忌。 6.謂橫行天下。 7.擾攘;紛亂。 8.四散。 9.謂奔放。 10.謂才華外露,不可遏制。 11.合縱連橫。 1
2.比喻反復無常。
1.即縱橫家。戰國時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漢書.藝文志》列為"十家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蘇秦﹑張儀等,他們分別代表合縱(主張六國聯合抗秦)及連橫(主張六國分別事秦)兩派。《漢書.藝文志》"從橫家者流,蓋出于行人之官。"后亦以指有手腕能舌辯的人。
1.見"從橫"。
1.歸化;歸順。
廣東省旅游、療養勝地。在廣州東北從化境內流溪河畔。有涌水泉眼六處,水溫60°c左右。碳酸鹽型礦泉水,含有較高濃度的氡,對某些慢性病有顯著療效。
1.猶言做官。
2.指家屬跟隨在任內。
1.考察訊問。
1.偵察知悉。
1.明察的相臣。
1.訪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