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介詞
順著(江河、道路或物體的邊)。
2.
動詞
按照以往的方法、規矩、式樣等繼續做。
3.
動詞
在衣服等物的邊上再加一條邊。
4.
名詞
邊緣(多用在名詞后)。
1.
亦作“鉛”。
2.
靠近……邊。參見“沿海”、“沿河”。
1.出自《橋西雜記·兵部請進天下輿圖》九邊圖,以及沿海腹里,并夷蠻猺獞,宜備御者,著於圖說。
2.出自《論十大關系》我國的工業過去集中在沿海。所謂沿海,是指遼寧、河北、北京、天津、河南東部、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
3.出自《松窗夢語·東倭紀》我明洪武初,倭奴數掠海上,寇山東、直隸、浙東、福建沿海郡邑。
4.出自《粵劍編·志土風》蜑民以船為家,以漁為業,沿海一帶皆有之。
5.出自《省試七月流火》詩助月微明散,沿河麗景浮。
6.出自《宋史·河渠志七》自常州至望亭一百三十五里,運河一有所節,則沿河之田,旱歲資以灌溉。
7.出自如:沿海城市。
3.
遵循;因襲。
1.出自《三國志·吳志·韋昭傳》三王不相因禮,五帝不相沿樂。
2.出自《〈柏枧山房詩集〉自序》體雖沿於皮陸,義難疏於毛鄭。
3.出自《宋書·恩幸傳》因此相沿,遂為成法。
4.出自《禮記·樂記》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
4.
隨;隨從。參見“沿身”“沿牒”。
1.出自《太平廣記》增妻惶懼涕泗,取錢十千,并沿身衣服與恒。
2.出自《搜神記》弟來蒼忙,沿身更無余物,遂乃解靴??一雙,奉上兄為信。
3.出自《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顏延年“侍宴”〉》測恩躋逾逸,沿牒懵浮淺。
4.出自《送處州劉學諭》詩諸孫沿牒下吳船,到此忍不相流連。
5.出自《答懷州許奉世秀才書》王君多沿牒在外,今日暫見之,來旦復出輒走。
5.
邊;岸。
1.出自《陀螺》她將剩大半枝的香煙橫架在煙灰盤沿。
2.出自《四世同堂》錢先生還坐在床沿上,心中說不出是應當高興,還是應當難過。
3.出自《母親》火苗從灶孔里卷了出來,舐著灶沿。
4.出自如:河沿;溝沿。
6.
順著衣物的邊再縫上一條邊。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這張員外門首是胭脂絨線鋪,兩壁裝著廚柜,當中一個紫絹沿邊簾子。
2.出自《兒女英雄傳》﹝張姑娘﹞嗯了一聲,又瞧了瞧那袖子上沿的絳子。
3.出自《一個母親的建議》比方說,大紅的衣服吧,卻沿上一道藍邊。
7.
圈。
1.出自《山洪》在綻出了襯布的瓜皮帽的下面,露出一沿濕瘡。
8.
日暈,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圈。
1.出自《中國諺語資料·云南諺語》沿過午,曬破土。
9.
同“緣”。由于;因為。
1.出自《文心雕龍·夸飾》莫不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也。
10.
同“緣”。見“沿房”。緣房。指陪嫁的衣物資財。
1.出自《敦煌變文集·不知名變文(一)》初定之時無衫袴,大歸娘子沒沿房。
2.出自《敦煌變文集·牙??書》翁婆聞道色離書,忻忻喜喜,且與緣房衣物,更別造一床氈被。
11.
順著(江河、道路等)。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王沿夏,將欲入鄢。
2.出自《漁歌子》詞沿蓼岸,泊楓汀,天際玉輪初上。
3.出自《儒林外史》兩人出了鎮市,沿著大路去。
4.出自《寒夜》他們覺得寒氣從鞋底沿著腿慢慢地爬了上來。
5.出自《左傳·文公十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