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介詞
順著(江河、道路或物體的邊)。
2.
動詞
按照以往的方法、規矩、式樣等繼續做。
3.
動詞
在衣服等物的邊上再加一條邊。
4.
名詞
邊緣(多用在名詞后)。
1.
亦作“鉛”。
2.
靠近……邊。參見“沿海”、“沿河”。
1.出自《橋西雜記·兵部請進天下輿圖》九邊圖,以及沿海腹里,并夷蠻猺獞,宜備御者,著於圖說。
2.出自《論十大關系》我國的工業過去集中在沿海。所謂沿海,是指遼寧、河北、北京、天津、河南東部、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
3.出自《松窗夢語·東倭紀》我明洪武初,倭奴數掠海上,寇山東、直隸、浙東、福建沿海郡邑。
4.出自《粵劍編·志土風》蜑民以船為家,以漁為業,沿海一帶皆有之。
5.出自《省試七月流火》詩助月微明散,沿河麗景浮。
6.出自《宋史·河渠志七》自常州至望亭一百三十五里,運河一有所節,則沿河之田,旱歲資以灌溉。
7.出自如:沿海城市。
3.
遵循;因襲。
1.出自《三國志·吳志·韋昭傳》三王不相因禮,五帝不相沿樂。
2.出自《〈柏枧山房詩集〉自序》體雖沿於皮陸,義難疏於毛鄭。
3.出自《宋書·恩幸傳》因此相沿,遂為成法。
4.出自《禮記·樂記》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
4.
隨;隨從。參見“沿身”“沿牒”。
1.出自《太平廣記》增妻惶懼涕泗,取錢十千,并沿身衣服與恒。
2.出自《搜神記》弟來蒼忙,沿身更無余物,遂乃解靴??一雙,奉上兄為信。
3.出自《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顏延年“侍宴”〉》測恩躋逾逸,沿牒懵浮淺。
4.出自《送處州劉學諭》詩諸孫沿牒下吳船,到此忍不相流連。
5.出自《答懷州許奉世秀才書》王君多沿牒在外,今日暫見之,來旦復出輒走。
5.
邊;岸。
1.出自《陀螺》她將剩大半枝的香煙橫架在煙灰盤沿。
2.出自《四世同堂》錢先生還坐在床沿上,心中說不出是應當高興,還是應當難過。
3.出自《母親》火苗從灶孔里卷了出來,舐著灶沿。
4.出自如:河沿;溝沿。
6.
順著衣物的邊再縫上一條邊。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這張員外門首是胭脂絨線鋪,兩壁裝著廚柜,當中一個紫絹沿邊簾子。
2.出自《兒女英雄傳》﹝張姑娘﹞嗯了一聲,又瞧了瞧那袖子上沿的絳子。
3.出自《一個母親的建議》比方說,大紅的衣服吧,卻沿上一道藍邊。
7.
圈。
1.出自《山洪》在綻出了襯布的瓜皮帽的下面,露出一沿濕瘡。
8.
日暈,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圈。
1.出自《中國諺語資料·云南諺語》沿過午,曬破土。
9.
同“緣”。由于;因為。
1.出自《文心雕龍·夸飾》莫不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也。
10.
同“緣”。見“沿房”。緣房。指陪嫁的衣物資財。
1.出自《敦煌變文集·不知名變文(一)》初定之時無衫袴,大歸娘子沒沿房。
2.出自《敦煌變文集·牙??書》翁婆聞道色離書,忻忻喜喜,且與緣房衣物,更別造一床氈被。
11.
順著(江河、道路等)。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王沿夏,將欲入鄢。
2.出自《漁歌子》詞沿蓼岸,泊楓汀,天際玉輪初上。
3.出自《儒林外史》兩人出了鎮市,沿著大路去。
4.出自《寒夜》他們覺得寒氣從鞋底沿著腿慢慢地爬了上來。
5.出自《左傳·文公十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1.仙犬。
1.井壁的美稱。
2.指水井或湯池。
3.指潔白的墻垣。
1.傳說中玉制的鞋『劉向《列仙傳.安期生》"安期先生者,瑯琊阜鄉人也。賣藥于東海,時人皆言千歲翁。秦始皇東游,請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度數千萬……去,留書以赤玉舃一雙為報,曰后數年求我于蓬萊山。"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卷上"番禺東有澗﹑澗生菖蒲,皆一寸九節。安期生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后喻得道者的遺物。
2.見"玉磶"。
1.傳說中天帝﹑仙人所居的宮闕。
2.指皇宮﹑朝廷。
3.道教語。指腎中白氣與肺相連的通道。
1.喻豆芽。
1.傳說春秋時秦有簫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慕之,穆公遂以女妻之。史教玉吹簫作鳳鳴聲,后鳳凰飛止其家,夫婦俱隨鳳凰飛去。事見漢劉向《列仙傳》◇用為男女相慕的典實。
1.車輪墊木的美稱◇常借指車子。
1.玉花。
1.美稱女子的容貌。
2.借指美女。
3.對人容貌的敬稱。
1.指女人潔白柔軟的身體或手。
1.即石鐘乳。
2.蘿卜名。
3.梨的一種。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梨》。
4.茶面上的白沫。
5.比喻瑩澈的泉水。 6.乳房。
1.形容膚體潔白而柔軟。
1.玉的精華。道家謂食之可以成仙。
2.古代冠纓上的玉飾。
3.比喻瑩潔的花。
4.熏香名。
1.亦作"玉蕋"。亦作"玉蘥"。
2.玉的精英。
3.即玉蕊花。
4.指花苞。
5.喻雪花。
1.亦作"玉蘥花"。
2.花名。即瓊花。唐劉禹錫《和嚴給事聞唐昌觀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絕》之一"玉女來看玉蕊花,異香先引七香車。"蕊,一本作"蘥"。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揚州后土廟有瓊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即李衛公所謂玉蕊花。"一說為玚花。
1.見"玉蕊"。
1.鎮圭之屬。古代帝王用為信物。
2.猶瑞兆。
1.尖形的玉粒。
1.《禮記.聘義》"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后因以"玉潤"比喻美德。
2.形容外貌光潔潤澤。
3.《晉書·衛玠傳》"〔衛玠〕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玠妻父樂廣,有海內重名,議者以為'婦公冰清,女婿玉潤'。"后因以"玉潤"作女婿的美稱。
1.像玉一樣潤澤,像冰一樣清純。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1.玉門關的別稱。
1.藥散的美稱。
2.比喻甘露。
1.即玉糝羹。
1.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種首飾。
2.指美女。
1.玉的顏色。
2.比喻容色不變。
3.比喻堅貞的操守。
4.比喻美貌。
5.借指美女。 6.尊稱帝王容顏。 7.對他人容顏的敬稱,猶言尊顏。 8.瑩白色。 9.繪畫上稱粉綠色為玉色。
1.見"玉簪"。
1.白沙。
2.比喻雪花。
3.指星斗,亦以喻棋子。
1.佛塔或佛寺的美稱。
1.玉山之巔。神話中西王母的居處,泛指仙境。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后因以"玉山倒"形容人酒醉欲倒之態。
1.《晉書.郄詵傳》"泰始中,詔天下舉賢良直言之士,太守文立舉詵應選……累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本自謙之詞,謂己僅為眾美之一◇以"玉山桂"喻眾美之特出者。
1.即榧實。以產于江西玉山而得名。
1.傳說中的昆侖山的木禾。
1.唐末詩人韓偓號。
1.猶玉山倒。
1.猶玉山倒。
1.對南宋學者汪應辰的尊稱。汪為信州玉山人,其學博綜諸家,精于義理。門人著名者有尤袤﹑呂祖謙﹑章穎等。參閱清黃宗羲《宋元學案·玉山學案》。
1.精美的食物。
1.玉杯。亦泛指酒杯。
2.借指酒。
1.飾玉的竹竿,舞者所持。
1.植物嫩芽的美稱。
1.佩玉相擊的聲音。用以節步。
2.引申為美妙的聲音。
3.對他人言語的敬稱。
4.敬稱他人的詩文。
1.玉制的發飾。
1.飾玉的笙。亦用為笙之美稱。
2.指笙的吹奏聲。
1.星名。常泛指群星。
2.比喻雨滴。
1.玉與石頭。比喻好與壞﹑賢與愚。
2.未經雕琢之玉。
3.指玉。
4.美石。
1.比喻好壞不分。
2.比喻好壞同歸于盡。
1.比喻好壞混雜。
1.猶玉石俱焚。
1.猶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