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覆蓋;包括。
2.
副詞
文言副詞,忽然。
3.
名詞
(Yǎn)姓。
4.
見“奄奄”。形容氣息微弱。
5.
〈古〉又同“閹”(yān)。
1.
覆蓋。引申為盡,包括。
1.出自《詩·魯頌·??宮》奄有下國,俾民稼穡。
2.出自《淮南子·脩務訓》萬物至眾,而知不足以奄之。
3.出自《辯亡論下》吳制荊揚而奄交廣。
4.出自《中華民國解》交趾、日南、九真,奄越南而有之。
2.
同。
1.出自《文選·宋玉〈九辯〉》白露既下降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
3.
忽然;驟然。
1.出自《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發歲始俯仰,星紀奄將中。
2.出自《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天不慭遺,奄見薨落。
3.出自《周書·文帝紀上》勛業未就,奄罹兇酷。
4.出自《祭齊國獻穆大長公主文》遐福未終,大期奄及。
4.
通“掩”。掩藏。
1.出自《晏子春秋·諫上八》隱情奄惡,蔽諂其上。
5.
通“暗”。參見“奄然”、“奄莫”。
1.出自《列女傳·班婕妤》白日忽以移光兮,遂奄莫而昧幽。
2.出自《晏子春秋·問上八》魯之君臣,猶好為義,下之妥妥也,奄然寡聞。
6.
古國名。在今山東省曲阜市。
1.出自《書·多士》昔朕來自奄。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
7.
通“掩”。關閉。
1.出自《孝拱手抄詞·導引曲》無情緒,無情緒,寂寞奄重門。
8.
通“掩”。偷襲,乘人不備而進攻。
1.出自《呂氏春秋·處方》﹝章子﹞因練卒以夜奄荊人之所盛守,果殺唐篾。
2.出自《魏書·崔浩傳》賊前行不止,后已離絕,宜分軍隱出,奄擊不意。
9.
通“掩”。止,息。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與波搖蕩,奄薄水渚。
1.謂落花﹑飛雪等徘徊飛旋貌。唐宋時常語。
1.亦作"面雪"。
2.面粉。面粉細白如雪,故稱。
1.當面審訊。
1.相貌;面孔。
1.當面頌揚。
1.面向山南或水北。
1.預防面部皮膚因寒凍而皴裂的藥膏。
1.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
1.古人服飾,用以遮蔽臉面。
2.指死者的蓋面布。
1.謂使顏面受傷。
1.亦作"面乙"。
2.謂面向東方。古人以天干地支﹑陰陽五行配五方﹐甲乙木為東方。
1.當面批評。
2.謂面對面商議。
1.見"面勢"。
1.面向山北或水南。
1.同"面折廷爭"。
1.臉部的形狀。
1.見"面雍樹"。
1.亦作"面擁樹"。
2.形容面對面地抱持嬰兒。雍,通"擁"。
1.潤面油脂。
1.猶面朋。
1.當面恭維。
1.見"面譽背毀"。
1.當面訓示。
2.古代的一種公文程式。
1.猶面諭。
1.見"面譽背毀"。
1.謂當面稱贊,背后誹謗。
1.當面約定。
1.臉上泛起紅色。
1.漿糊。
1.用面做的祭品。
1.亦作"面杖"。
2.搟面杖。制作面食時用的木棍兒。
1.臉與頭頸泛起紅暈。形容羞澀。
當面指責面折人過。
1.謂在朝廷上犯顏直諫﹐據理力爭。
1.見"面折廷爭"。
1.當面勸諫或爭論。
1.同"面折庭爭"。
1.當面諫勸。
1.潤面的油脂。
1.當面爭論。
1.票據等上面標明的金額。
1.當面訊問或對證。
1.陶土燒制的磚,有裝飾性花紋,用于砌墻的表面。
1.古代婦女面部的妝飾。
①體面光彩,表面上好看愛面子|留點面子給他。②情面有了王爺的面子,還怕上頭不收?③事物的外表這衣服的面子很好看|這本書有一個漂亮的面子|面子上他是當家的,事實上已成了傀儡。
1.猶面情。
1.親自。
1.當面向帝王啟奏。
1.培育植物秧苗的小塊土地。分露天苗床和室內苗床。露天苗床于播種后稍加肥料,任其自然長育。這種方法,多用于春﹑夏﹑秋三季。室內苗床則分溫床和冷床兩種。用人工方法加溫,促使秧苗較快生長的叫溫床;只利用玻璃窗等設備來吸收太陽熱能以保溫的叫冷床。這兩種室內育苗方法,多用于冬季及早春。待秧苗長成后始移植于大田。
1.猶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