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恭敬莊重;莊嚴。
1.出自《禮記·曲禮上》毋不敬,儼若思。
2.出自《老子》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3.出自《楚辭·離騷》湯禹儼而求合兮,摯皋繇而能調。
4.出自《陪杜侍御游湘西因獻楊常侍》詩路窮臺殿辟,佛事煥且儼。
2.
昂立。
1.出自《說文·人部》儼,昂頭也。
2.出自《南山詩》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3.出自《望鼓山》詩砥柱儼不動,日夜雪浪奔。
3.
美艷。
1.出自《詩·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2.出自《升庵經說·碩大且儼》儼,《韓詩》作“?”。注:“重頤也。”言美人豐艷,體外有余。
4.
整齊貌。
1.出自《洛神賦》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
2.出自《數陪李梓州泛江二首贈李》詩翠眉縈度曲,云鬢儼分行。
3.出自《宋史·儒林傳五·胡寅》雉扇金爐夾侍兩陛,仗馬衛兵儼分儀式。
5.
整理,使整齊。
1.出自《七夕》詩中官傳宣旨,御詩令屬和。驚起儼衣冠,拜舞蒼苔破。
6.
宛如,十分象。
1.出自《云溪竹園翁》詩蒼松含古貌,秋桂儼白英。
2.出自《念奴嬌序·云住閣為歐陽平林等題》曲登樓四望,儼鵬摶九萬,倏然腋生風。
3.出自《山鄉巨變》伢子倒乖,臉模子儼像他媽媽。
1.賢人巧匠。
1.對親戚的尊稱。
1.古代夫婦間的愛稱。
2.古代君對臣的愛稱。
1.有才德的人。
2.濁酒的別名。
1.指濁酒。
1.賢明的人。
2.賢良仁愛。
1.指魏晉間"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咸叔侄二人。
1.賢明善良。
2.指賢明善良的人。
1.謂身分高貴。
1.賢明的名聲。
1.指賢達名流。
1.敬稱人之外甥。
1.道德才智極高。
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
3.佛;菩薩。
4.賢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稱。
1.志行高潔﹑才能杰出的人。
1.對人妻室的尊稱。
1.賢明的地方官。
1.佛教菩薩名。
2.唐代高僧法藏,西域康居人。為華嚴宗的創立者。通稱賢首大師。
1.山名。在河南省信陽縣西南,亦名賢隱山。
2.樂府鼓吹曲名。
1.中國佛教派別之一。其實際創始人唐法藏,字賢首,通稱"賢首大師",故名。又因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故亦稱"華嚴宗"。參見"嚴宗"。
1.語本《周禮.地官.鄉大夫》"鄉老及鄉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于王。"賢能之書,謂舉薦賢能的名錄,后因以"賢書"指考試中式的名榜。
1.對他人叔叔的敬稱。
1.形容女子德性佳美。
2.指德性佳美的女子。
1.先賢的著述。
1.對人孫子的敬稱。
2.賢惠的子孫。
1.指黃金臺。相傳戰國燕昭王筑臺而置金,以求天下賢士,故稱。
1.有德行的君王。
2.匈奴貴族的封號。有左賢王﹑右賢王。共同襄助大單于處理國事。
1.有才德有聲望的人。
1.繪有孔子七十二弟子等賢人肖像的廊屋。
1.賢能英武。亦指賢能英武的人。
1.對他人子嗣的敬稱。
1.語出《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本謂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1.險阻陡峭。
2.超然突立。
1.危險傾側。
1.邪惡之心。
2.危險的情況。
1.崎嶇曲折。
2.邪惡不正。
1.謂崎嶇難行。
1.邪惡的人。
1.猶要塞。
1.見"險澀"。
1.險惡之人。
1.險惡的世道。
1.險詐乖張。
1.陰毒。
1.巧于作偽的人。
1.危險狹窄。
1.謂詩文格調怨急﹐雕飾華麗。
1.江河中水淺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險的地方。
1.險惡與平坦。
1.高峻挺立。
1.見"險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