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恭敬莊重;莊嚴。
1.出自《禮記·曲禮上》毋不敬,儼若思。
2.出自《老子》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3.出自《楚辭·離騷》湯禹儼而求合兮,摯皋繇而能調。
4.出自《陪杜侍御游湘西因獻楊常侍》詩路窮臺殿辟,佛事煥且儼。
2.
昂立。
1.出自《說文·人部》儼,昂頭也。
2.出自《南山詩》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3.出自《望鼓山》詩砥柱儼不動,日夜雪浪奔。
3.
美艷。
1.出自《詩·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2.出自《升庵經說·碩大且儼》儼,《韓詩》作“?”。注:“重頤也?!毖悦廊素S艷,體外有余。
4.
整齊貌。
1.出自《洛神賦》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
2.出自《數陪李梓州泛江二首贈李》詩翠眉縈度曲,云鬢儼分行。
3.出自《宋史·儒林傳五·胡寅》雉扇金爐夾侍兩陛,仗馬衛兵儼分儀式。
5.
整理,使整齊。
1.出自《七夕》詩中官傳宣旨,御詩令屬和。驚起儼衣冠,拜舞蒼苔破。
6.
宛如,十分象。
1.出自《云溪竹園翁》詩蒼松含古貌,秋桂儼白英。
2.出自《念奴嬌序·云住閣為歐陽平林等題》曲登樓四望,儼鵬摶九萬,倏然腋生風。
3.出自《山鄉巨變》伢子倒乖,臉模子儼像他媽媽。
1.形容極度恐慌。
1.形容極度驚恐不安。
2.形容心煩意亂﹐精神恍惚。
1.發生火災。
2.火熄滅。
1.謂失去理智﹐精神錯亂。
1.謂忘卻饑餓。
1.因飲食不正常而損傷身體。
1.亦作"失幾"。
2.錯過時機;失誤事機。
3.貽誤軍機。
1.見"失機"。
1.謀劃錯誤。
2.錯誤的計謀。
1.謂記載遺漏。
2.忘記;遺忘。
1.謂輕率定論而欠審慎檢核。
2.言談舉止不加約束﹑失于檢點。
1.交友不當。
1.舉步不慎而跌倒。
2.比喻受挫折或犯錯誤。
1.失于教誨。
2.指缺乏教養。
①不能保持氣節降敵失節。②舊時特指女子失去貞操道學家甚至認為女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1.唐制﹐舉進士者皆由地方發送入試﹐稱為解。解﹐解送﹐發送。故科舉時中鄉榜者稱發解﹐不中者稱落解或失解。
1.指大小便失去控制。
1.吃驚。
1.猶大驚小怪。
2.驚恐;慌張。
1.猶失驚打怪。驚恐;慌張。
1.沒精打彩。
1.不尊敬。
2.客套話。對人表示歉意﹐自責禮貌不周。
1.忘卻故舊情分。
1.失去憑依。
1.猶庸主。
1.見"失鞚"。
2.失去控制。
1.亦作"失控"。
2.謂把握不住馬勒。
1.謂守門者未能阻止人員﹑物品非法出入宮禁。
1.謂騾﹑馬脫離轡頭。
1.違背道理或事理。
1.喪失財利。
2.戰敗;打敗仗。
3.指比賽﹑考試中失敗。
1.失去配偶。
1.戀愛的一方失去另一方的愛情。
1.猶失伍。
1.不靈敏;失去效用。
1.失留痚剌。
1.失留痚剌。
1.象聲詞。風聲﹑水聲或物件飄落聲。
1.失留痚剌。
1.謬誤﹐疏漏。
1.失去天下。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髎集解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1.迷失道路。
2.指放棄正道。
3.喻不得志。
1.失去伴侶。
1.軍行無紀律。《易.師》"師出以律﹐失律﹐兇也。"后以指戰事失利。
2.指詩﹑詞不合格律。
1.謂失去應有的條理次序。
1.丟失馬。
2."塞翁失馬"之省。比喻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好事。
1.撮合;湊合。
1.上衣。
1.亦作"上著"。
2.下棋時的妙著,高著。多用以比喻上策,妙計。
1.唐代酬功的最高一等,叫上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