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水邊,泛指邊際。
2.
名詞
比喻極限。
3.
名詞
〈書〉約束。
1.
亦作“漄”。
2.
水邊;岸。
1.出自《書·微子》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2.出自《后漢書·馬融傳》乃安斯寢,戢翮其涯。
3.出自《病客吟》大海亦有涯,高山亦有岑。
4.出自《馮玉蘭》我家這個老頭兒,這早晚還不到,我是往涯上看一看去咱。
5.出自《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陳小四﹞又想道:“我如今獨自個又行不得這船,住在此,又非長策,到是進退兩難。欲待上涯,便中覓個人兒幫行,到有人煙之處,恐怕這小姐喊叫出來,這性命便休了。”
3.
邊際;極限。
1.出自《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2.出自《文心雕龍·序志》生也有涯,無涯惟智。
3.出自《雨后》詩身憂天下原非分,老覺浮生亦有涯。
4.出自川劇彈戲《喬老爺奇遇》小姐真有放我之意,學生感德無涯矣!
4.
引申為界,邊界。
1.出自《新唐書·西域傳下·康》石,或曰柘支……圓千余里,右涯素葉河。
5.
方面;區域。
1.出自《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2.出自《酬鄆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懷見寄兼呈樂天》詩詞人各在一涯居,聲味雖同跡自疏。
3.出自《學校應增祀先圣周公議》束發鼓篋,涵詠圣涯,昧昧我思,羹墻在望。
6.
限制;約束。
1.出自《答沈驎士書》約少不自涯,早愛蟲魚。
2.出自《次韻黃魯直嘲小德》進饌客爭起,小兒那可涯?
7.
量;度。
1.出自《與顧歡書折〈夷夏論〉》吾不涯管昧,竭窺幽宗。
2.出自《樟亭觀濤》詩委質任平視,誰能涯始終?
3.出自《新唐書·宋璟傳》璟風度凝遠,人莫涯其量。
8.
間隙。
1.出自《太平御覽》平輿令王欲以一器金賂暴勝之,為暴所戮,埋金在吾上,見鎮迮甚;若君復筑室,無復出入涯。
1.一味菜肴。形容飲食儉約。
1.孤立的記載。
2.指單個的漢字。
1.僅有的證據。意謂不足憑信。
1.謂盡一切努力。
1.一重坐席。古時富者,席皆數重,以利坐臥。
1.少。
曲藝曲種。流行于北京、天津及華北、東北等部分地區。清光緒年間,曲藝藝人隨緣樂以八角鼓的曲調,自編曲詞,自彈三弦自唱,后發展為獨立曲種。曲目都為短篇。
1.見"單弦"。
1.單獨具銜或獨自署名。
1.單獨的一條線。
2.單軌。即只有一組軌道不能供相對方向車輛同時通行的鐵道或電車道。
1.秘密工作者之間的一種聯絡方式。即成員間只進行縱的個別聯系。
上下行列車都在同一條正線上行駛的鐵路。相向行駛的列車必須在設有配線的車站上進行。
在交流電力線路中具有的單一交流電動勢。對外供電時一般有兩個接頭。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單相供電方式。
1.男女間僅一方對另一方的愛慕。
1.薄綢。
1.孤忠之心。
1.獨行。
2.專行。
3.單獨印行或流傳。
4.指散體。相對駢儷而言。
1.單獨印行的書籍,以別于叢書或散附它書而流行者。
2.在報刊﹑雜志上分期發表經整理﹑匯集而單獨印行的著作。
3.從報刊上或從成套成部的書里抽出來單獨印行的著作。
只調整某一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如收養法、繼承法),或只適用于某個地區的法律、法規(如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或只適用于某些特定人的法律、法規(如現役士兵服役條例)。
1.只供車輛向一個方向行駛的路。
1.只用一個字的姓。與復姓相對。
1.孤單的雄鳥。
1.單薄空虛。
1.謂只有一子承繼宗緒。
2.謂寒門后代。
1.宣紙品種之一。質較薄。
1.全部說完。單,通"殫"。
2.一個字。
3.猶片言。
一種結構簡單的光感受器。見于許多無脊椎動物。由視覺細胞、六角形角膜和圓錐形晶體組成。只能感覺光的強弱,不能見物。
1.下緣沒有褶兒的上眼皮叫單眼皮。
1.單細胞微生物。
1.只有一種;單純。
復合制”的對稱。一個國家的整體與其組成部分(行政區域)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的國家結構制度。中央有最高權力,地方的權力是中央授予的。全國只有一個中央、一部憲法、一種法律體系。在國際交往中是單一的主體。有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兩種類型。中國的國家結構是單一制。
1.單層無里子的衣服。
2.古代官吏的服裝。或為朝服。
1.謂簡短的議論。
1.只有一個音節的詞。如山﹑水﹑花﹑草﹑人等。
1.用盡。單,通"殫"。
1.謂極盡憂慮辛勞之苦。單,通"殫"。
1.印紐刻成鷙鳥形的印。即鷹紐印。行軍詔賜將帥所使用。杓窊,古契丹語。
1.云的一種。其形狀猶如曳引而行的繩索。
1.方言。粗蠢的人。
1.謂以禮化育。
1.迅猛;威猛。
2.濃密;郁盛。
3.顏色鮮麗貌。
4.猶赫赫。
1.見"彪炳"。
〈書〉文采煥發;照耀~青史ㄧ~千古。
形容偉大的業績流傳千秋萬代。
1.鮮明煥發。
1.輝煌顯赫。
1.猛虎。
1.光華璀燦。
1.比喻險惡之地。
1.謂排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