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遵守;依照;沿襲。
2.
見“循環”,周而復始地運動。
3.
名詞
(Xún)姓。
4.
見“循循善誘”,善于有規律有步驟地引導。
1.
沿著,順著。
1.出自《左傳·僖公四年》若出於東方,觀兵於東夷,循海而歸,其可也。
2.出自《漢書·李陵傳》明日復戰,斬首三千余級。引兵東南,循故龍城行。
3.出自《東京夢華錄·魚行》賣生魚則用淺抱桶,以柳葉間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賣。
4.出自《老張的哲學》不如循著城根往東進安定門,口渴之際,有的是護城河的河水,捧起兩把,豈不方便。
2.
遵守;遵從;遵循。
1.出自《書·顧命》臨君周邦,率循大卞。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
3.出自《辯亡論下》勁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英雄豪杰本天生,也須步步循規矩。
3.
尋,求。參加“循本”。
1.出自《訊氓》立實以致聲,則難在經始;由聲以循實,則難在克終。
4.
省察;察看。
1.出自《皇帝修靈符報恩醮詞》省己循懷,以兢以懼,欽惟靈眷,彌切勵修。
2.出自《上王兵部書》是故古之善相者,立於五達之衢,一目而眄之,聞其一鳴,顧而循其色,馬之技盡矣。
5.
良善。參見“循良”、“循善”。
1.出自《袁州刺史謝上表》伏以州小地狹,稅賦及時,人安吏循,閭里無事。
6.
撫摩。
1.出自《公孫龍子·堅白論》循石,非彼無石,非石無所取乎白石。
2.出自《禮記·內則》適子、庶子,已食而見,必循其首。
3.出自《漢書·李陵傳》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
4.出自《吊魏武帝文》撫四子以深念,循膚體而頹嘆。
5.出自《唐語林·補遺二》開成中,有龍復本者,無目善聽,揣骨言休咎,象簡竹笏,以手循之,必知官祿年壽。
7.
通“巡”。巡行;巡視。
1.出自《墨子·迎敵祠》凡守城之法,縣師受事,出葆,循溝防,筑薦通涂,修城。
2.出自《越絕書·外傳枕中》舜循之歷山,而天下從風,使舜釋其所循,而求天下之利,則恐不全其身。
3.出自《從拜陵登京峴》息鞍循隴上,支劍望云峰。
4.出自《封氏聞見記·敏速》﹝張陟﹞身自循席,依題口授,言訖即過。
8.
通“薦”。重,一再。
1.出自《呂氏春秋·明理》其殘亡死喪,殄絕無類,流散循饑無日矣。
9.
指纏繞;環繞。
1.出自《秋雨聯句》臥冷空避門,衣寒屢循帶。
2.出自《和陶飲酒》詩躬耕務南畝,桑麻循井里。
10.
見“循循”。徘徊不前貌。
1.出自《策別二二》而士卒亦循循焉莫肯盡力,不得已而出,爭先而歸。
2.出自《秦淮健兒傳》健兒神氣沮喪,足循循不前。
1.檀香木。以其珍貴,故稱。
1."寶糖?"的省稱。
2.又稱?拍。用飴糖加工成的脆美餅類食品。
1.見"寶蓋頭"。
1.即補陀落迦山。佛書說是觀音菩薩的住處。
1.指美人的咳唾與哭泣。
2.對人的談吐和文詞的贊辭。
1.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間的彩帶。
珍寶和古玩。
1.對佛陀的尊稱。
1.語出《易.系辭下》"圣人之大寶曰位。"后以"寶位"指帝位。
2.指高位。
1.古代所謂預示祥瑞的文字。
2.傳說蓬萊山上的一種樹木名。
1.傳說帝嚳時丹丘國所獻的瑪瑙甕◇舜先"遷寶甕于衡山之上,故衡山之岳有寶露壇……又遷寶甕于零陵之上。舜崩,甕淪于地下。至秦始皇通汨羅之流為小溪,徑從長沙至零陵,掘地得赤玉甕,可容八斗以應八方之數,在舜廟之堂前◇人得之,不知年月。至后漢東方朔識之,朔乃作《寶甕銘》曰'寶云生于露壇,祥風起于月館。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如縈帶。'"事見晉王嘉《拾遺記.高辛》。參見"寶露"。
1.鼓的美稱。
1.佛家用的帷帳。
2.精美的帳子。
珍貴的東西。
1.即婺女星。常借指女神。
2.用為婦女的美喻。
1.愛惜;珍惜。
1.犀角。
1.皇帝的印璽。
1.珍愛賢才。
1.佛的莊嚴形象。
2.指帝王的形象。
3.花名。薔薇花的一種。
4.花名。蘋花的別稱。
1.花名。參見"寶相"。
2.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即根據某些自然花朵(主要是荷花)的形態畫出的裝飾化花朵紋樣。常用于織錦和瓷器。
1.一種毛筆的名稱。
1.供奉神佛所燒的香。
2.熏香的美稱。
1.佛的畫像﹑塑像。
2.指以珍貴材料制作的神像。
1.見"寶鉸"。
1.用珠寶裝飾的鞋子。
1.勛章。因清代勛章鑲嵌有珍寶,故稱。
1.善良的品行。
1.保全天性。
2.佛教語。即如來藏。真金在糞穢中,其性不變;如來藏性在眾生煩惱中,不失真如清凈之性,故謂寶性。佛經《究竟一乘寶性論》(省稱《寶性論》)之名本此。
1.皇業。
1.珍藏。
1.晉干寶和宋徐鉉的并稱。
1.皇帝的言論詔諭。
2.引申為寶貴的格言。
1.即香爐。因作鴨形,故稱。
1.亦作"寶焰"。
2.珍寶射出的光輝。
1.道教謂真人背后的神異圓光。
1.皇位;帝業;國運。
1.佛家寶樹如菩提樹的葉子。
1.花鈿。古代婦女首飾。
1.貴重的衣服。
2.僧﹑道的衣服。
1.指帝王及神佛的意旨。
1.銀元寶。
1.指河圖﹑洛書一類表示天命的祥瑞。
1.美玉。
1.珍重使用。
1.亦作"寶辺"。
2.天神﹑天子等尊貴所乘的車。
1.對寺院的尊稱。
1.珍貴的玉。
1.舊時對居高位者指示的尊稱。
1.明清時管理鑄造錢幣的官署。元末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于應天府設寶源局,掌管鑄錢之事。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設寶泉局,與寶源局同鑄"洪武通寶"錢,并禁止私人鑄錢。清承其制,以寶泉局屬戶部,寶源局屬工部。參閱《續文獻通考.錢幣五》。